普通PCI接口的高速數字信號處理板卡設計
2 PCI接口設計
1991年下半年,Intel公司首先提出了PCI總線的概念,并聯合IBM、Compaq、AST、HP、DEC等100多家公司,于1993年推出了PC局部總線標準――PCI總線。PCI是一套整體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較其它只為加速圖形或視頻操作的局部總線優(yōu)越。PCI局部總線采用32位或64位數據總線,以33MHz或66MHz的時鐘頻率操作,可支持多組外圍部件及附加卡。在33MHz情況下,其數據傳送率高達132MB/s;在66MHz情況下,其數據傳送率翻倍。另外,它支持線性突發(fā)的數據傳輸模式,可確保總線不斷滿載數據。外圍設備一般會由內存某個地址順序接收數據,這意味著可以由一個地址起讀寫大量數據,然后每次只需將地址自動加1,便可接收數據流下一個字節(jié)的數據。線性突發(fā)傳輸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總線的帶寬傳送數據,以減少無謂的地址操作。在雷達信號處理中,對信號的實時性要求很高,這就要求信號傳輸的帶寬要足夠高,PCI接口非常適合將高速信號處理模塊和計算機橋接在一起。目前PCI接口的設計一般采用兩種方法:其一是采用通用接口芯片完成。常用的芯片有:AMCC公司的S5933,PLX公司的PLX9054等。其二是采用EPLD或FPGA實現。這種方法可以針對自身的需要定制一定的功能,因而設計靈活性大,但必須嚴格遵循PCI總線的規(guī)范。采用通用接口芯片完成的好處是設計時可以不用關心PCI總線操作,只要處理好本地總線接口即可。設計簡單省時。本文采用PLX9054的C模式完成PCI接口功能。PLX9054有著獨立的本地總線(Local Bus),由它負責對雙口RAM進行訪問控制。
3 EPLD控制時序的實現
EPLD選用Altera公司的EMP7128S,用它來完成ADC采樣控制、FIFO的讀寫控制、采樣結束中斷的產生等功能。采用Altera提供的MAXPLUS II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軟件,它支持VHDL、Verilog HDL和AHDL語言,此外它還支持直接輸入原理圖的方式。本文采用AHDL語言編寫。圖2是仿真的時序圖,其中CLK是輸入的外時鐘信號,WR是FIFO的寫信號,ENCODE是ADC的采樣時鐘信號,TR是采樣觸發(fā)信號,INT是輸出的中斷信號。COUNT是數據采樣長度計數器,雖然FIFO可以提供全滿、半滿的標志位,但僅以此作為中斷的產生條件,就限制了采樣長度的靈活性。為在應用中自定義采樣長度,實現對任意大小的數據(最大不超過FIFO的存儲深度)進行采樣,設計中引入了采樣長度計數器。只要恰當設置COUNT的計數初值(大小為采樣長度的補碼),使計數器溢出時給出INT中斷信號,就可以實現此項功能。ADC采用的是AD9051,它采用5級流水線(Pipeline)結構輸出數據,所剛啟動采樣時,由于流水線未被充滿,前面輸出的5個數據是無效的,自第6個數據起才開始將A/D變換的結果存入FIFO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