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NFC應用在手機的研究
另外,鑒于目前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尚處在起步階段,標準的統(tǒng)一和用戶對服務的接受都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兩種過渡性方案也值得考慮:
?。?)RFID模塊+獨立RFID卡
該方案中,RFID卡是獨立于手機之外的單獨一張卡片,與現(xiàn)用的各種RFID卡相同,無需更換。RFID模塊是專用的RFID讀寫模塊,內置在手機中,如圖6,與NFC方案中的形式相同,共用電池、天線內置且不能與手機SIM卡通信。獨立的RFID卡可像普通卡一樣使用,也可接受該讀寫模塊的操作,讀寫模塊主要作用是查詢卡上余額,未來可擴展至充值操作等。 該方案優(yōu)點是獨立的RFID卡使得公交車、商店等處現(xiàn)有的讀卡器基本不需更換,簡化的專用讀寫模塊也使得系統(tǒng)成本較低。不足之處在于讀寫模塊的功能有限,且與NFC方案一樣開展網絡應用極為復雜;且用戶消費時需攜帶手機和RFID卡。
圖6 RFID模塊+獨立RFID卡示意圖
圖7 藍牙+NFC示意圖
(2)藍牙+NFC
該方案的核心是藍牙轉換器,內部包含藍牙和NFC模塊,模塊間可用RS232接口連接。使用時,手機先通過藍牙與轉換器連接,轉換器內部將消息轉換格式并發(fā)送給NFC模塊,再由NFC模塊與具有NFC功能的POS機連接,如圖7。 該方案適用于初期大多數(shù)手機有藍牙而無NFC功能的情況,轉換器可集成在POS機中,這樣具有藍牙或NFC功能的手機都可進行支付且不用攜帶卡片。由于藍牙模塊成本相對較高,還要和NFC模塊集成,增加了POS機的成本,不利于廣泛部署;藍牙通信和轉換器模塊間通信的安全性也比NFC模式低。
5 存在的問題
圍繞NFC應用的商業(yè)部署,最重要、最復雜的問題是要建立一個各方可分享利益的NFC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最微妙的是電信運營商和信用卡發(fā)行商的關系。一方面,運營商和發(fā)行商都可以單獨和設備商接觸,形成一個排他性的NFC服務網絡,通吃市場;另一方面,運營商和發(fā)行
商的合作又可以擴展業(yè)務,吸引更多用戶,NTT DoCoMo注資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的案例已經顯示了在日本兩大產業(yè)的合作趨勢。在我國,運營商單獨建網會受到金融業(yè)務準入的限制;發(fā)行商單獨建網,無法使用電信網絡,服務受到很大限制。雙方的合作,又存在市場主導權、監(jiān)管控制權、對用戶的控制、電信業(yè)和金融業(yè)能否相互滲透及滲透的深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有待技術和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來解決。 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安全性更好,用戶可根據需求,在使用時通過密碼開啟支付功能,使用結束后及時關閉。手機一旦丟失,只要設定有密碼,別人將無法使用。用戶還可為門禁等各種功能設定不同的密碼,但用戶在消費時也要防止被人偷窺到密碼。
此外,還有下述一些問題值得注意。
5.1 掛失
由于輸入密碼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尤其是在頻繁使用時更是麻煩,所以目前大多數(shù)用戶都未給手機設置開機、短信、上網、長途電話等多重密碼。因此用戶也會因為麻煩而不對NFC手機設置消費、門禁等多重密碼,這就導致手機丟失時,運營商有必要對手機掛失。但在手機斷電或關機時,運營商無法通過移動網絡掛失,而此時手機還具有NFC被動模式下的消費和門禁等功能,這就要求在有線的POS機網絡中對手機的NFC模塊掛失,使POS機拒絕其服務請求。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家庭或辦公室的門禁機是否也需要接入有線網絡?若不接入,如何識別手機已丟失;若接入,如何防止攻擊者通過有線網絡對門禁非法控制。即便用戶為門禁設置密碼,也要面對手機關機或斷電時無法開門的難題。
5.2 病毒和木馬
在手機智能化的今天,用戶已能為手機安裝各種軟件,也可安裝第三方開發(fā)的軟件來擴展NFC的應用。而這些軟件、甚至短信或WAP網頁都有可能隱藏著病毒和木馬程序,如何防止手機中的個人信息和資金被非法程序竊取,或NFC功能受到非法程序的控制也是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5.3 非法的POS機
如何防止攻擊者利用帶有偽裝的非法POS機或嵌有芯片的海報等,對手機進行非法讀寫操作也需要研究。
5.4 虛擬貨幣
當移動支付得到普及時,將不再僅限于“小額”,用戶從支取工資,到進行各種消費都將極大地依賴于虛擬貨幣(電子貨幣),市場上流通的實物貨幣量將大大減少。政府部門如何對這些電子交易和虛擬貨幣進行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監(jiān)管也是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6 結論
隨著手機的普及和3G時代移動新業(yè)務的開展,非接觸式移動支付將成為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圍繞產業(yè)鏈形成的各利益方將會在技術和市場的合力推動下逐漸形成一種平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從長遠來看,非接觸式移動支付技術必須支持流暢的網絡應用和點對點通信,目前幾乎所有技術都將向這個方向過渡。
pos機相關文章:pos機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