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差分信號鏈在3G和4G無線應用中的性能和優(yōu)點
隨著接收機的發(fā)展,差分元器件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它們能提供更高的性能等級。這種演進最初始于ADC,并逐漸向信號鏈上游發(fā)展。
過去,信號應用問題和有限的差分射頻構建模塊導致人們只選用單端或部分差分信號鏈。部分差分信號鏈的一個例子是省去了差分ADC驅動器,代之以單端器件和放大器來驅動ADC。雖然這是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但對性能的不斷追求要求更多的上游電路采用差分拓撲。除了消耗更多的功耗外,單端驅動放大器通常具有更差的偶次失真、CMR和PSR。
如圖1所示,接收機常用的架構是單端射頻輸入和差分輸出。單端和差分操作之間的分界線似乎在混頻器那兒,像LNA等射頻元件仍是單端元件。大多數SAW濾波器和混頻器內核是固有的差分電路,但根據應用目的被轉換成了單端方式。
多年來,雙平衡混頻器拓撲由于其高線性度而廣泛用于蜂窩設備。遺憾的是,用于將信號耦合至混頻內核的傳統(tǒng)變壓器網絡占用了相當大的電路板面積,給設計增加了很大的成本。較新的射頻元件,如ADL535x混頻器系列,集成了巴倫和變壓器,并提供帶單端射頻輸入和差分中頻輸出的簡單易用射頻模塊。
圖4表明所有三個混頻器端口內部全部是差分結構。為了方便作用,射頻和本振端口使用變壓器連接到外部,因此允許單端接口。相比之下,中頻輸出端口包含一個具有200Ω輸出阻抗的驅動放大器,并采用差分方式以方便與差分SAW濾波器連接。本振和射頻巴倫的集成限制了混頻器的工作頻率,因此要求使用專門工作在蜂窩頻率范圍的器件系列。
圖4:集成射頻電路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允許設計師方便地使用具有單端射頻輸入至差分中頻輸出的混頻器。所有三個內部混頻器端口都可以充分發(fā)揮差分優(yōu)勢,同時更方便地與外部世界相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