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校情結愈演愈烈 畢業(yè)生求職遇霸王否決
“名校情結”愈演愈烈
“就因為雞蛋大小的一個圈,我就徹底沒戲了?!闭f起上周在北京農展館招聘會上的遭遇,河北某高校的研究生李曉明(化名)顯得挺委屈。
因為學的是新聞學專業(yè),李曉明看中了一家出版社編輯助理的職位。“您看,我發(fā)表了5篇文章,有兩篇在核心刊物,擔任過校報主編,還有在主流媒體的實習經歷”。
負責招聘的老師一邊聽,一邊頻頻點頭,李曉明覺得有戲,忙把簡歷遞過去。沒想到,對方只掃了一眼,就皺起眉頭說:“把簡歷放這吧!下一個?!?
李曉明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他想看看下一位應聘者的情況。那位同學沒說話,直接遞簡歷。那位招聘老師也只掃了一眼,就狠狠地在上面畫了個圈,“行了,等通知吧”。
李曉明偷眼一看,圈的幾個字是“中國人民大學”。后來,他發(fā)現凡是畫了圈的簡歷都被單獨放在一起,圈里面也都是“名校的招牌”。
在最近采訪的幾次大學畢業(yè)生招聘會上,記者經常看見一些普通高校的學生圍在一起,抱怨用人單位的“名校情結”。
這種情結不是今年才有,但看上去愈演愈烈。因為部分名校研究生也在跟著抱怨說,有不少用人單位要求本科也必須出身名門——“清華博士怎么了?也得是‘三清團’的(本科碩士博士都出自清華)我們才要!”
本科畢業(yè)于東北某高校的小錢用“一路辛酸”來形容她的就業(yè)歷程?!拔覍W的是會計學專業(yè),本來想本科畢業(yè)直接工作,可到招聘會轉了一圈,根本沒幾個單位搭理我?!毙″X回憶說,當時上海一所名牌高校人事處的老師問:“你是211高校的嗎?我們只招211高校的畢業(yè)生,不是就別投簡歷了?!?
備受刺激的小錢下定決心,非要拿個更高的學歷不可?,F在小錢捧著英國威爾士加迪夫大學金融學碩士文憑回來,卻發(fā)現仍然擺脫不了非名校出身的陰影。一家國有大型銀行的回復是:“您的各方面條件都符合,但本科不是重點大學,因此很遺憾地通知您不能獲得筆試資格?!?
據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石中英介紹,他的很多學生也反映過類似情況,一些用人單位僅因為學生本科不是北師大的就將其拒之門外?!坝心芰ψ龊霉ぷ骶托辛?,你管他本科是哪個學校的干嘛?”石中英始終鬧不明白。
同樣,本科是二類師范院校的名校研究生也容易被用人單位挑毛病?,F在到北京招人的廣東一家通信企業(yè)人力資源部經理梁小姐指出:“這些師范生本科4年都用來沖刺考研,沒學什么東西。我們公司可吃過虧?!?
而王女士是一家國有銀行地方分行人事部門的負責人。她透露,該分行招聘應屆大學畢業(yè)生只要當年高考是被第一批本科錄取的學生,就是俗稱的“一本”,而“二本”和“三本”的學生都不予考慮。
還有些用人單位“查出身”已經查到了中學。在一次中學教師招聘會上,北京市西城區(qū)某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挑英語老師特別要睜大眼睛。哪怕是名校大學生,也要查查他高中在哪里上,因為有些地方的學生念英文會帶家鄉(xiāng)口音。”另一位中學校長則認為:若高中不是從名校畢業(yè),那他的學習習慣肯定好不了,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會高。
出身名校依然是把金鑰匙
回過頭看,用人單位的名校情結似乎是在高校擴招的背景下日益凸顯的。
2002年,也就是高校大擴招后第一屆學生畢業(yè)之際,復旦大學公布了一份《上海大學生發(fā)展報告》,在“大學生眼中求職重要條件”中,“學校名氣”首次被大學生認為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專業(yè)、學習成績、個人實際能力和素養(yǎng)……當時,上海許多著名跨國公司只招名校畢業(yè)生的用人策略,更強化了學生對學校名氣的偏好。
隨著高等教育的高速發(fā)展,這種原本只在大城市出現的用人標準開始席卷全國。每到年底,眾多知名企業(yè)的校園招聘會就如火如荼,可基本上只集中在少數名校里。公開的人才交流會上,名校畢業(yè)生更是被另眼看待。
在對外經貿大學的一次招聘會上,一家國有紡織企業(yè)的展臺前擠滿了前來應聘的學生?!澳矗@么多學生,我招誰呢?”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部經理抱怨道,本來她想通過面對面的交流,選擇適合企業(yè)定位的人才。結果來的人太多,能做的就是收簡歷。
“這些應屆學生工作經驗幾乎都為零,最后我們不得不把更多的信任留給名校?!彼治稣f,高校擴招之后,大學畢業(yè)生市場看起來供大于求,客觀上給用人單位“優(yōu)中選優(yōu)”創(chuàng)造了條件。相應的,企業(yè)對“名校”的理解也從“221工程”的百所高??s小到“985工程”的30多所。
今年,北京一家媒體公開招聘,數千應屆生報名。該報社不得已定了兩條硬指標,“研究生”加“985高?!?,結果篩下來還剩900多學生,最后不得不借用一所小學做考場,連食堂里都坐滿了人。
那么,非名校的學生和名校的學生究竟有何差距呢?小趙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非土著”研究生,她覺得盡管本科就讀的大學在自己的省里已排名第一,但和北京的名校相比,名師少,講座少,接觸國家級課題的機會和國際交流也少,相比之下,出身名校的學生視野更廣闊,學習自主性更強。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楚江亭認為,畢竟名校擴招規(guī)模小,保留了自己的優(yōu)勢,多年的積淀使得名校的畢業(yè)生在整體素質上往往更勝一籌。但他同樣認為,只看重學歷反而有可能把真正的人才放過,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和學校處于哪個層次沒有必然關系。
金鑰匙不等于金飯碗
陳菲是廣東某師范學院的畢業(yè)生,現在在一家美國企業(yè)擔任中國區(qū)市場總監(jiān)。在北京一所高校的宣講會上,她介紹了自己的經歷。
剛畢業(yè)時,多家知名企業(yè)都以各種原因拒絕了陳菲的請求。“不就是因為我不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生嗎?我就不認命?!贝撕?,陳菲在每封求職信上都寫著:“我不要求什么待遇,請允許我工作一段時間,再考慮錄用?!?
終于,有一家跨國企業(yè)給了回復,不過只同意先實習,不給工資。陳菲答應了。3個月后,企業(yè)給了份只有提成,無月薪的“跑腿”活。到了年底,陳菲因單月承辦業(yè)務幾十萬美元的顯赫業(yè)績,被提升為美方企業(yè)駐廣東分部首席代表。又過了一年,她被任命為該集團的中國區(qū)市場總監(jiān),并任職至今。
在陳菲看來,其實名校與非名校并不是就業(yè)的決定因素,企業(yè)看重的畢竟是人才本身。后來的交流中,上司告訴她,“我們公司選錄人才非常嚴格,那次招聘中有不少比你更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但決定被留下的是你,因為企業(yè)更看重你對單位的認同感和執(zhí)著的態(tài)度?!?
2006年底,央視時空調查與智聯招聘針對企業(yè)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對于應聘者的簡歷最先看的是什么”一欄中,選擇“社會實踐和實習兼職情況”與“專業(yè)”的排在前兩位,而大學生自己最看重的“畢業(yè)院?!敝慌旁诘谌弧Ec之相似的,在關于“大學生值多少錢”的調查中,“學校知名度”并不是企業(yè)核算薪資的主要標準。
在一次校園洽談會上,某外企負責人黃先生針對學生的提問更是直言不諱:“出身名校并不意味著金飯碗?!彼J為非名校歧視的確客觀存在,但如果大學生過分強調就有推卸責任之嫌。只要是聰明、踏實肯干、上進的學生,無論畢業(yè)于何處最終都能成就一番事業(yè),而名校出身只能“錦上添花”,千萬別指望它“創(chuàng)造奇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