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芯片的不如做項鏈的?國內高端IC芯片破局已刻不容緩
“通用芯片要考慮到通用性和修改的靈活性,在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入很多預留的模塊,所以功耗會很高,同時賣的也貴。但專用芯片因為是有明確目的和用途,所以才設計之初就把很多東西直接加進去。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711/370809.htm“雖然專用芯片的靈活性不高,但因為是專門設的,很多東西已經硬化、塊化,所以它的速度快、功耗低,相應的價格也低,賣的便宜。
“也就是說,在達到相同的性能下通用芯片勢必要消耗更多資源,而專用芯片就不需要,因此未來發(fā)展專用芯片將是必然趨勢?!?/p>
浙江大學教授韓雁也持同樣觀點,她說:“專用芯片比通用芯片體積(面積)小、功耗低,大批量生產時成本低。尤其是面向數字模擬混合電路的話,只能做專用芯片,不能用通用芯片。”
就業(yè)形勢下的硬件之殤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不太愿意做硬件,而更愿意轉行去做軟件!”
這恐怕是很多高校、科研院所的普遍現象,原因很簡單:做硬件賺錢少,工資低!
摩根士丹利在年初的一份調查中宣稱,一家成功的半導體企業(yè)往往能夠獲得40%甚至更高的利潤率,而電腦、電子產品和其他硬件行業(yè)的利潤率往往甚至不足20%。
顯然,這一數據在國內并不準確,因為國內的利潤率遠遠達不到40%。畢竟高端芯片設計、架構等握在英特爾、ARM、高通這些巨頭手里,而加工制造工藝在三星、英特爾、臺積電等大廠手上,缺乏核心技術和精密工藝的國內芯片企業(yè),利潤率可想而知。
韓雁教授一直致力于做基礎硬件,自嘲自己是“做磚頭”而別人是蓋樓。雖然工作成績斐然,不過她也有自己的擔憂。
韓雁說:“因為做軟件的成本低(有時候甚至可以在家辦公而不需要租辦公室),因此相對的利潤就大,開出的工資也高。
“而做硬件的恰恰相反,受制于硬件設備巨大的購置成本和測試、流片等工序的巨額支出,在過高的成本壓力下,工資自然高不到哪去?!?/p>
林福江教授對此也深有感觸:“雖然說現在是智能硬件的時代,畢竟IOT物聯網、手機/通訊、自動駕駛、消費電子等對傳感器、芯片的依賴性極大,但現在很多人不愿做IC設計、不愿意學微電子,也不愿意做設備硬件,轉而學那些時髦的、能賺快錢的專業(yè)領域,讓人痛心疾首。
“只能說有些學生眼光不夠長遠,心態(tài)略顯浮躁吧!”林福江表示無奈。
不過,從就業(yè)形勢上看,很多學生不愿意做硬件,也能被軟件業(yè)接納。這說明軟件業(yè)仍然沒有飽和,作為社會需要,也可以理解,無需勉強。
芯片產業(yè)很多人不愿意動手,這是不對的
總的來說,核心芯片技術由五大元素組成,這五元素分別包括:系統(tǒng)(ASIC)、通訊(RFIC)、建模(MDL)、微波(MMIC)和模擬(AMS),其中建模是核心元素。
在這五大元素中,實測分析建模是射頻芯片設計基礎中的基礎。任何芯片在設計環(huán)節(jié)之后、進入批量化和商業(yè)化生產之前,必須要經過數次甚至數十次的實測分析,盡量找出設計中的BUG,找出不合理之處,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流片成功率。
但目前的情況是,跟理論知識相比,國內很多人的動手能力不強,甚至可以說很弱。
林福江說:“(在射頻芯片的設計中),國內很多人不愿意動手,這是不對的。只有理論不行,還要多學技能多動手,我們的動手能力需要不斷增強?!?/p>
對未來芯片發(fā)展走向,林福江教授認為,“芯片單位面積上可以容納元器件數量的極限值”將是一個很關鍵的突破口。
“這個極限值是和芯片最小尺寸相關的,現在器件的最小尺寸已經到三納米了,已經是極限了。尺寸小,器件也小了,最小尺寸已經到了極限,從分子往上就是單電子、單原子?!绷指=f,“在達到極限值之后,未來的芯片技術將要朝著哪個方向發(fā)展,現在還不好說?!?/p>
總結:全情投入、加強團結,芯片產業(yè)才有前途
讓我們再看一下文章開頭第二個故事的疑問:既然做芯片的不如做項鏈的,那為什么還有人堅持做下去呢?
浙江大學教授韓雁的答案是:為了國家的芯片產業(yè)不再受制于人,我們需要奉獻!
韓雁說:“我想這也算是IT人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吧!正是有了我們的努力,才能讓大家用上越來越好、越來越便宜的各種電子產品,讓大家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p>
據我國2014年宣布的一項政策計劃表明,政府將拿出1000億~1500億美元來推動我國在2030年之前從技術上趕超世界領先企業(yè)。其中,從事各類芯片設計、裝配以及封裝的企業(yè)都能夠得到政府扶持。不僅如此,2015年我國政府又進一步提出了新的目標:要在10年之內,把芯片自制率提升到70%。
芯片產業(yè)從垂直整合(比如英特爾一個廠什么都做),到現在分工越來越細,規(guī)模也必將會越來越大。因此,只有全社會各個領域、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共同團結努力,國內的芯片產業(yè)才能有前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