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內部結構
1.算術邏輯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是運算器的核心。它是以全加器為基礎,輔之以移位寄存器及相應控制邏輯組合而成的電路,在控制信號的作用下可完成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各種邏輯運算。就像剛才提到的,這里就相當于工廠中的生產線,負責運算數據。
2.寄存器組 RS(Register Set或Registers)
RS實質上是CPU中暫時存放數據的地方,里面保存著那些等待處理的數據,或已經處理過的數據,CPU訪問寄存器所用的時間要比訪問內存的時間短。采用寄存器,可以減少CPU訪問內存的次數,從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但因為受到芯片面積和集成度所限,寄存器組的容量不可能很大。寄存器組可分為專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專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別寄存相應的數據。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廣泛并可由程序員規(guī)定其用途。通用寄存器的數目因微處理器而異。
3.控制單元(Control Unit)
正如工廠的物流分配部門,控制單元是整個CPU的指揮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譯碼器ID(Instruction Decoder)和操作控制器0C(Operation Controller)三個部件組成,對協(xié)調整個電腦有序工作極為重要。它根據用戶預先編好的程序,依次從存儲器中取出各條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過指令譯碼(分析)確定應該進行什么操作,然后通過操作控制器OC,按確定的時序,向相應的部件發(fā)出微操作控制信號。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節(jié)拍脈沖發(fā)生器、控制矩陣、時鐘脈沖發(fā)生器、復位電路和啟停電路等控制邏輯。
4.總線(Bus)
就像工廠中各部位之間的聯(lián)系渠道,總線實際上是一組導線,是各種公共信號線的集合,用于作為電腦中所有各組成部分傳輸信息共同使用的“公路”。直接和 CPU相連的總線可稱為局部總線。其中包括: 數據總線DB(Data Bus)、地址總線AB(Address Bus) 、控制總線CB(Control Bus)。其中,數據總線用來傳輸數據信息;地址總線用于傳送CPU發(fā)出的地址信息;控制總線用來傳送控制信號、時序信號和狀態(tài)信息等。
CPU的工作流程
由晶體管組成的CPU是作為處理數據和執(zhí)行程序的核心,其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首先,CPU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控制單元,邏輯運算單元和存儲單元(包括內部總線及緩沖器)三大部分。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程序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后的數據)后,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單元)中,最后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從控制單元開始,CPU就開始了正式的工作,中間的過程是通過邏輯運算單元來進行運算處理,交到存儲單元代表工作的結束。
Core架構CPU內部結構示意圖
英特爾微處理器現在的內部結構因不同的用途而異。包括“P5”結構的Pentium、“P6”結構的Pentium Pro/II/III、“NetBurst”結構的Pentium 4/D及至強,以及“Banias”結構的Pentium M與Core Duo。
在這種狀況下,服務器和臺式機與筆記本微處理器的內部結構是不同的。這種狀況將于2006年3季度得到改善,屆時將采用全新的統(tǒng)一架構“Core”。其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指令行數由過去的3個增至4個。過去的雙核產品每個內核分別配備自己的高速緩存。而Core結構則由2個CPU內核共享高速緩存。當內核使用相同地址空間的數據時,不再需要通過前端總線交換數據。除此之外,還追加了從內存中將數據預取至高速緩存的功能,以及一個時鐘周期對128位數據包進行運算的SSE指令等。管線級數為14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