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AⅤ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久久精品官方网视频|日本28视频香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鋰錳電池材料的研究與進展

          鋰錳電池材料的研究與進展

          作者: 時間:2011-09-09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后再進行加熱)。

            趙銘姝等以LiOH·H2O和MnO2為原料、采用分段加熱法制備尖晶石結(jié)構(gòu)型材料,所得材料的初始放電容量達140mAh/g左右。

            分段加熱法一般是根據(jù)對反應物的熱分析(熱重分析和差熱分析)來確定加熱溫度段的。一種反應物(一般為鋰鹽)處于熔融狀態(tài)時能更好地沉入到另一種反應物中,增大反應接觸面積,使固相反應更加充分,這與熔融鹽浸漬法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有些人在分段加熱過程中,還對產(chǎn)品進行研磨,其用意也是使反應物更加充分的接觸。

            高英等人以Li2CO3和MnO2(EMD)為原料,先按一定比例混合,在700~900℃下燒結(jié)24h。自然冷卻后,研磨過篩,并在高溫700~900℃下燒結(jié)24~72h。自然冷卻得產(chǎn)物LiMn2O4。

            電化學測試結(jié)果表明,這種材料的電池的初始放電容量可達120mAh/g。2.1.2加入輔助劑為了讓鋰鹽和錳鹽更好的混合,有些學者還提出輔以分散劑研磨混合的方法。例如在固體研磨過程中加入少量環(huán)己烷、乙醇或水,使混合更加均勻。

            華黎明等用碳酸鋰和醋酸錳為原料,加入檸檬酸(或草酸)在研缽中充分研磨,于干燥箱中110℃下烘干2h。然后在馬弗爐中550℃下焙燒,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產(chǎn)品粒度在28.5~40nm范圍內(nèi),首次放電容量可達115mAh/g。

            康慨等人將硝酸鋰、醋酸錳和檸檬酸一起混合,于室溫(20±2)℃下研磨,置70~80℃烘箱中干燥,350~800℃焙燒,得到的產(chǎn)物在粒度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均優(yōu)于傳統(tǒng)高溫固相反應合成法的產(chǎn)物。

            鄭子山等以醋酸錳和醋酸鋰為起始物,水溶液混合,加熱蒸發(fā)形成前驅(qū)體,而后焙燒。其產(chǎn)品初始容量可達128mAh/g。加入輔助溶劑,使粉體混合均勻,再進行分段加熱,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改善固相反應的方法之一。此外,有學者還從粉體制備的設備上著手,通過改進反應條件,促進固相反應的進行。

            2.1.3 球磨法

            為使粉體反應物混合的更均勻,有人出了將原料先進行球磨活化處理的方法。葉世海等[16]對Li2CO3和MnO2原料,在研缽中研磨30min后,放入球磨罐內(nèi)球磨,而后加熱焙燒,所得鋰錳氧化物的初始放電容量達到了120mAh/g,且大電流放電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宋桂明等在球磨過程中加入有機分散劑,使產(chǎn)物成分均一,粉體粒度均勻,平均粒徑為11μm,初始充電容量為124mAh/g,放電容量為115mAh/g,循環(huán)30次放電容量還大于100mAh/g,循環(huán)性能良好。

            盡管人們想盡辦法來改善固相反應中存在的粉體接觸不均勻、反應不充分等問題,但固相反應中始終難以達到原子或分子級的接觸。因此,固相法制備的產(chǎn)品粉體粒徑較大,且分布不均,顆粒有團聚現(xiàn)象,制備過程中有大量的鋰揮發(fā)損失。

            所以,盡管固相法操作簡單,工業(yè)化程度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液相法

            液相法是將鋰鹽與錳鹽混合成均一的溶液后再處理得到產(chǎn)物。此種方法的反應物是在分子級或原子級水平上的接觸,因此,反應產(chǎn)物較固相法均勻、粒徑較小。

            2.2.1 溶膠2凝膠法

            溶膠2凝膠法是典型的液相法。它是通過金屬離子與螯合劑形成均一螯合物,在較低溫度下得到金屬氧化物材料。

            吳宇平等報道,在800℃下得到的LiMn2O4的可逆容量為135mAh/g(91%的理論容量)。彭正順等采用該法,在較低的溫度(低于250℃)下制得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用此材料裝配的Li/LiMn2O4二次電池首次充放電容量超過130mAh/g,循環(huán)10次以后容量仍保持在120mAh/g。劉培松等人[20]在750℃下制得的粉體初始放電容量為120mAh/g,500次循環(huán)后還有115mAh/g。

            溶膠2凝膠法制備溫度較低(一般低于800℃),產(chǎn)物粒徑小,分布均勻,具有較好的化學性能,但大都使用有機溶劑,這就使方法的成本較高,難于在工業(yè)中推廣。S.Sengup等[21]將Mn(CH3COO)2·4H2O和Li2CO3于去離子水中混合,然后在80℃時蒸發(fā)水分,220℃下加熱144h,其間每24h取出一次。此方法得到的粉體平均粒徑為5μm,電化學性能優(yōu)于商業(yè)產(chǎn)品的性能。鄭子山等[22]將含有結(jié)晶水的醋酸鋰和醋酸錳溶液混合并加熱使形成前驅(qū)體,在250℃保溫1~2h,370℃燃燒4h,研磨過篩,850℃燒結(jié)10h,得到放電容量為128mAh/g的錳酸鋰粉體。該方法不使用有機絡合劑,為液相法的工業(yè)化提供了一個參考依據(jù)。

            2.2.2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加入沉淀劑,使鋰和錳同時從溶液中沉淀出來。常用的堿性沉淀劑有氨水、KOH等。另外,碳酸鹽(Na2CO3或Li2CO3)及一些有機酸類也可用于鋰鹽和錳鹽的沉淀劑。

            郭炳焜等利用Mn(Ac)2與LiOH的反應,用氨水調(diào)節(jié)pH至7~8,此時溶液中析出沉淀,旋轉(zhuǎn)蒸發(fā)除去水分,得到凝膠前軀體。300℃下焙燒前驅(qū)體可得尖晶石型的LiMn2O4。H.

            Huang等提出了以Li2CO3為原料替代需要在惰性氣氛下反應的LiOH原料,以草酸鹽為沉淀劑,生成的沉淀在不同溫度下煅燒后可得3V和4V級的電極材料。

            在此基礎上,張國昀等[25]首次使用控制結(jié)晶2共沉淀法得到了高密度球形前驅(qū)體Mn3O4。

            將其與LiOH·H2O在分散劑中研磨混合,750℃加熱20h,自然冷卻得到的產(chǎn)物的初始放電容量達128mAh/g,15次循環(huán)后仍有124mAh/g。

            2.2.3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即將鋰鹽與含錳的溶液混合,調(diào)節(jié)pH至生成沉淀,過濾,洗滌,烘干得前驅(qū)體,再在一定溫度下焙燒得產(chǎn)物。這種方法一般在制備層狀鋰錳化合物時廣泛采用。例如Armstrong等[26]通過離子交換法由α2NaMnO2制得了具有層狀鹽巖結(jié)構(gòu)亞穩(wěn)態(tài)的LiMnO2,Li/LiMnO2,電池充放電到4.3V時,其充放電容量達270mAh/g。

            吳玉平報道,用LiOH與γ2MnOOH混合,在低溫(≤450℃)下加熱,所得材料在4.2~2.8V之間的可逆容量達190mAh/g,且循環(huán)性能良好。

            2.3 微波合成法

            無論液相法還是固相法,所制得的前驅(qū)體都要進一步煅燒,但傳統(tǒng)的煅燒方式一般都是從反應物外部加熱,所以產(chǎn)物均勻性受到一定限制,且有時易于結(jié)塊。因此有學者提出了用微波加熱的方法替代傳統(tǒng)的煅燒過程。

            微波法以其獨特的優(yōu)點(物體內(nèi)部加熱,加熱均勻,不易結(jié)塊),克服了以往煅燒過程中耗時長、溫度高、加熱不均勻的問題,在燒結(jié)工藝上可謂獨辟蹊徑。

            盧祥軍等采用微波加熱,在加熱時間低于15min,溫度750℃左右時制備出結(jié)晶良好的純尖晶石相的LixMn2O4。分析結(jié)果表明,x=1.05時,材料性能最好,其初始容量為147mAh/g,循環(huán)性能良好。

            嚴宏偉等以LiOH和MnO2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壓片后置于莫來石泡沫保溫磚容器中,再放入家用微波爐中加熱一段時間后隨爐冷卻,制得納米級LiMn2O4粉末。該粉末晶粒均勻,粒徑為1~2μm,相純度高,電化學可逆容量達130mAh/g。

            另外,楊書廷等采用微波2高分子網(wǎng)絡法(m2p)法,以Li2CO3和Mn(NO)2為原料,以聚丙烯酰胺為高分子網(wǎng)絡劑制得前驅(qū)體,用微波加熱法合成了納米級尖晶石型LiMn2O4粉體。該材料比容量為120mAh/g,循環(huán)50次后衰減率僅為4.7%,顯示了較好的效果。

            3 結(jié)語

            錳系正極材料與其它的正極材料相比,無論是從環(huán)境污染,還是從性能價格比來看,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應用前景非常誘人,但其在使用過程中的循環(huán)性能和儲存性能的局限性一直限制著它的工業(yè)化進程。因此,有必要深入其容量損失機理(尤其是Mn的溶解機理)。今后應針對此種材料電極的一些缺點,如在電解液中會逐漸溶解,發(fā)生岐化反應;深度放電過程中,當錳的平均化合價為3.5時,會發(fā)生Jahn2Teller效應,變形扭曲,使尖晶石型晶格在體積上發(fā)生變化,電極成分丟失,導致電極在多次循環(huán)后容量衰減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目前主要是在制備、摻雜等各方面尋求解決此弊端的有效途徑。因此,此領域的頗具現(xiàn)實意義。隨著材料工藝和設備的不斷更新,這方面的研究有望進一步深入和提高,這種正極材料的性能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鋰錳電池 研究 進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