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嵌入式系統(tǒng)串擾問題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149460.htm在嵌入式系統(tǒng)硬件設計中,串擾是硬件工程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高速數(shù)字電路中,由于信號沿時間短、布線密度大、信號完整性差,串擾的問題也就更為突出。設計者必須了解串擾產生的原理,并且在設計時應用恰當?shù)姆椒?,使串擾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
1 串擾理論分析
串擾主要源自兩個相鄰導體之間所形成的互感與互容。在高速數(shù)字電路中,互感通常比互容的問題更嚴重。
1.1 互容
一個電路產生電場,該電場會影響第二個電路,這種相互影響的系數(shù)稱為它們的互容。
式中,CM為互容,ΔV為驅動波形的階躍幅度,TR是驅動波形的上升時間,RB是接收電路的接地阻抗。
由式1可知,互容串擾電壓與CM、ΔV/TR 、成正比,因此,減小互容串擾電壓的方法有:
② 減小ΔV/TR。在確保信號時序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信號沿較緩的器件。
③ 減小RB。減小被干擾電路接地阻抗,對被干擾電路進行末端端接,為被干擾電路并接去耦電容。
1.2 互感
兩個信號回路相互靠近時,一個信號回路的磁場變化將影響另一個信號回路,這種影響就是互感?;ジ械拇笮∪Q于信號回路的自感與兩個信號回路耦合的程度。
式中,LM為互感,ΔV為驅動波形的階躍幅度,TR是驅動波形的上升時間,RA是驅動電路的源端阻抗。
由式(2)可知,互感串擾電壓與LM、ΔV/TR 成正比,與RA成反比。因此,減小互感串擾電壓有如下方法。
(1) 減小LM
① 增大信號走線間距(因為LM隨著間距平方的增加而下降,關鍵信號可采用3W原則)。
② 為信號提供完整的參考平面。在低速電路中,電流沿著電阻最小路徑前進,而高速信號沿著電感最小路徑前進。電感最小的返回路徑就緊貼在一個信號導體下面,它使輸出電流路徑與返回電流路徑之間的總回路面積最小,從而使輸出電流路徑與返回電流路徑的干擾磁場相互抵消。
③ 減小信號到參考平面的距離,從而減小環(huán)路面積,達到減小LM的目的。
④ 盡可能地減小相鄰信號間的平行長度。平行長度越短,則總的LM越小。
⑤ 無參考平面隔離的相鄰信號層走線方向應該垂直,可減小磁場耦合程度。
⑥ 對串擾較敏感的信號線盡量布在內層,以減小磁場耦合程度。
(2) 減小ΔV/TR
在確保信號時序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信號沿較緩的器件。
(3) 增大RA
在干擾電路源端串接電阻,減小電流變化斜率,同時要兼顧與傳輸線阻抗匹配,避免信號反射。
1.3 近端串擾和遠端串擾
圖1 兩條傳輸線的耦合
如圖1所示,假設位于A點的驅動器是干擾源,而位于D點的接受器為被干擾對象,那么驅動器A所在的傳輸線被稱為“干擾源網(wǎng)絡”或“侵害網(wǎng)絡(Agreessor)”,相應的接收器D所在的傳輸線網(wǎng)絡被稱為“靜態(tài)網(wǎng)絡”或“受害網(wǎng)絡”。靜態(tài)網(wǎng)絡靠近干擾源一端的串擾稱為“近端串擾”(也稱后向串擾),而遠離干擾源一端的串擾稱為“遠端串擾”(也稱前向串擾)。根據(jù)產生的原因不同,可將串擾分為容性耦合串擾和感性耦合串擾兩類。
受侵害線上近端和遠端串擾噪聲的波形可以通過圖2得出。當一個數(shù)字脈沖上升沿進入傳輸線,它將不斷地在受侵害線上感應出噪聲,一部分串擾噪聲將傳向近端,另一部分將傳向遠端。遠端串擾脈沖與侵害線上的信號經過時間TD(信號在傳輸線上的延遲時間)后同步到達終端。近端串擾脈沖將起始于侵害線上信號變化沿出現(xiàn)的時刻,而侵害信號到達終端前產生的最后一部分近端串擾信號將在t=2TD時刻才到達近端,這是因為這部分信號要經過整條傳輸線才能被傳回近端。所以,近端串擾起始于t=0,并且持續(xù)2TD的時間。遠端串擾起始于t=TD,持續(xù)時間為數(shù)字信號的上升或者下降時間。
圖2 串擾噪聲示意圖
近端和遠端傳播的容性耦合電流都是正向的。具體的容性耦合如圖3所示,圖中的TP是干擾信號在傳輸線上的延遲時間,Tr是干擾信號的上升時間。
流向近端的感性耦合電流與近端容性耦合電流同向,流向遠端的感性耦合電流與遠端容性耦合電流反向。具體的感性耦合如圖4所示。
圖3 容性耦合的近端、遠端串擾波形
linux操作系統(tǒng)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tǒng)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