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電動汽車的未來:是充電還是換電?
目前,電能補給方案多種多樣,但都是基于一個現實,即電池技術尚不成熟。一旦電池技術成功實現突破,諸般探索均有可能成為“往事”。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606/292429.htm目前,基于動力電池技術尚不成熟的現實,已衍生出多種電能補給方案。在運營模式上,有充電與換電之分。而充電又可以依據不同的技術路線進一步細分,在充電模式上有快充、慢充之分,在充電形式上又分為插入式充電和無線充電。
整體而言,用充電樁充電仍是當前的主流,且多為慢充??斐涫袌銮熬拜^好,但技術尚不成熟。慢充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長時間充電所帶來的電力消耗也比較高,從而間接增加了碳排放壓力,不利于節(jié)能減排。
換電模式“死灰復燃”
不久前,北汽新能源發(fā)布了全行業(yè)換電戰(zhàn)略。計劃從電動出租車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廣換電模式,并且實現互聯互通。
早在去年7月份,北汽新能源就與中石化北京石油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利用后者的加油站場地資源建設換電站,先期為北京電動出租車提供換電服務。
目前,雙方聯合建成的充換電站已經正式啟用。該站位于北京市博大路,可為北汽新能源投入北京市場的400余輛電動出租車提供充換電服務,同時也向社會車輛開放。
北汽新能源此舉令業(yè)內頗感驚詫。因為在數年前,國內曾有過一段時間的充電、換電之爭,而換電模式在那場爭論中落入了下風。
從2006年起,國家電網就開始組織一系列的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研發(fā)與實踐工作,并在2010年確定了自身智能充換電運營模式的基本思路,即“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
但是,這一思路并沒有真正得以執(zhí)行,國家電網后來也轉而投向了充電模式。
對于消費者而言,換電模式的方便快捷是顯而易見的,3分鐘即可完成電池更換,也無需為充電發(fā)愁。同時,集中式、專業(yè)化的電池管理,有利于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另外,換電站還可以通過錯峰充電,來降低用電成本、減少能源消耗。
而換電模式的弊端,同樣很明顯。
一方面,換電站的網絡布局,以及一定規(guī)模的電池儲備,意味著龐大的投入。在電動汽車市場化尚未真正形成氣候、換電站盈利前景仍不明朗的背景下,這樣的投入顯然并不理智。
據了解,曾率先在以色列推廣換電模式并吸引了全球目光的Better Place公司,在2013年因資金鏈斷裂宣告破產。特斯拉在2014年也曾推出換電模式試點項目,不到一年之后即宣告停止推廣。
另一方面,從產業(yè)化的角度考慮,無論是動力電池還是汽車制造企業(yè),都對國家電網主導的換電模式心存顧慮。
如果這種模式得以大范圍推廣,國家電網就會成為所有動力電池企業(yè)最大的客戶,電動車企業(yè)在做整車設計的時候也需要以換電模式開發(fā)。對于制造商而言,話語權太弱。
而北汽新能源這種以整車企業(yè)為主導的換電模式,卻可以免去壟斷市場之嫌,并且可以輕松實現標準統一,應該說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但是,北汽新能源仍須面對換電模式所涉及的大筆投入,未來能否大范圍推廣猶未可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