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手機趨勢觀察:回歸線下 亂局求生
2016轉眼過半,這半年里我們見證了手機市場格局的又一次變革。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607/293670.htm先來看幾組代表性數(shù)據(jù)。近日騰訊網(wǎng)針對9323位QQ用戶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中低端市場國產Android品牌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中高端市場華為與三星占有一席之地;高端市場則是蘋果的天下,三星成為能和蘋果抗衡的唯一Android品牌。
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局面也發(fā)生了一些改變。IDC今年4月發(fā)布的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中顯示,華為、OPPO、vivo、魅族相比去年同期有較為明顯的漲幅。相反,三星、聯(lián)想和酷派則出現(xiàn)了排名下降。
自2016年起,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與傳統(tǒng)手機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曾經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集體遭遇了寒冬,線上渠道的逐漸飽和讓用戶更青睞于到線下渠道購買手機,而華為、OPPO、vivo這樣的廠商正是這種深耕線下渠道模式的受益者。
此前曾有內部人士透露,像vivo這樣的品牌,基本上90%以上的投入都設立在線下渠道上,尤其是在二、三、四線城市更有效果。此外OPPO、vivo也比較注重搶占低齡市場以及女性用戶群體。
線下渠道模式在國內的成功造就了OPPO、vivo這樣的國產廠商,但同時也有一批手機廠商不幸出局。
IUNI是金立投資的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品牌,成立于2013年10月并定位年輕用戶群體。這個品牌建立之初就是為了學習小米模式走線上出貨。然而步入2016年上半年,這種線上模式開始面臨飽和,而對于金立而言,IUNI的線上模式原本就是他們在傳統(tǒng)渠道模式下的一個補充,顯然金立不再需要IUNI的線上模式,這也直接導致了IUNI的離開。
半個月前,國產品牌酷派單一最大股東拋售了其占有的11%股份,而作為買方的樂視將會接手酷派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曾經國內出貨量第一的酷派就此宣告出局。
作為運營商定制機時代的代表廠商,酷派之前一直依靠運營商的渠道出貨,然而依賴傳統(tǒng)運營商無疑是把雙刃劍,這樣做雖然可以節(jié)省布局線下渠道的成本,但也丟失了手機本身的定價權。而當面對運營商補貼力度的驟降,酷派渠道層面的短板問題就會最大化凸顯。
如今國內手機市場已步入存量換機階段,用戶的換機周期正在延長,同時對于產品的工藝設計更加看重,而那些擁有體驗式線下渠道的廠商無疑會具備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
移動支付國內高開低走
2016年上半年的另一個重頭戲是移動支付業(yè)務。從2月份開始,蘋果和三星Pay相繼聯(lián)姻銀聯(lián)登陸國內市場。自此移動支付領域儼然變成了蘋果三星+銀聯(lián)PK微信+支付寶的格局。
然而之后的一段時間我們卻看到了移動支付業(yè)務在國內的水土不服。如果觀察Apple Pay在美國市場的走勢不難發(fā)現(xiàn)同樣的規(guī)律。據(jù)InfoScout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4年至2015年末Apple Pay的使用率呈現(xiàn)了波浪式下跌,用戶的使用熱情似乎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
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主要是四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三星蘋果Pay優(yōu)惠活動相比微信支付寶的促銷并沒優(yōu)勢;其次是并不親民的終端價格,畢竟想要用Apple Pay或Samsung Pay你需要花費更多錢用于購買手機;再有就是POS機終端普及度較低,在二、三、四線城市相比一線城市落后許多,政府扶持推廣力度不夠;最后則是國內業(yè)務員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沒達標,這也會影響移動支付業(yè)務的推進。
另外一邊,微信+支付寶的付款模式滲透率顯然更高。由于整個市場遵循的是先入為主的概念,國內用戶已經適應了在線上或線下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掃碼付款,這也是阻礙蘋果三星Pay在華普及的原因之一。
蘋果三星Pay其實就是一種新的支付形式,曾經你需要刷銀行卡付款,現(xiàn)在你只需要去適應這種刷手機的付款模式,這的確是一種體驗上的進化,但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去推動。
手機廠商入局VR僅為試水
今年虛擬現(xiàn)實VR延續(xù)著火爆的走勢。從年初經歷的各個展會報道中來看,VR幾乎搶占了各個展會的主角。推出VR產品的廠商不僅是HTC、Oculus、索尼這樣的專注者,也包括中興、聯(lián)想、樂視、華為、一加、華碩、LG等廠商。除此之外,小米成立了自己的探索實驗室,重點研究VR、機器人等項目,而也有消息傳出錘子科技也在研發(fā)自家的VR產品。
手機廠商目前主要推出的是和手機相結合的VR眼鏡。在他們看來,VR業(yè)務在短期內還無法撼動智能手機的主營業(yè)務。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VR產品仍以附屬品的形式存在,目的是為手機產品提供體驗支持。
換句話說,手機廠商入局VR去分一杯羹更多是跟隨潮流的一種營銷趨勢,他們深知這很難在短期內實現(xiàn)盈利。多數(shù)入局者是為了試水VR行業(yè),畢竟VR現(xiàn)階段太燒錢了。此前有業(yè)內人士透露VR公司動輒估值10億元以上,但產品都處于相對的早期形態(tài),資本市場普遍對這些項目持觀望態(tài)度。
VR被看做是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盈利風口,然而VR仍處于初級階段,片源清晰度不夠、觀看效果眩暈、VR片源匱乏是急需解決的難題。
國產手機陷入專利戰(zhàn)風波
專利戰(zhàn)的一觸即發(fā)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在半個月前,高通發(fā)起公告稱國產廠商魅族侵犯了其無線通信專利,并索賠5.2億元的專利保護費。
公開消息顯示,自2015年2月起,高通與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就反壟斷調查達成了和解方案,此后已經有超過100家中國廠商和高通簽署了3G/4G相關的專利授權協(xié)議,這意味著整個行業(yè)都已經接受了高通的方案。如果魅族使用高通專利并且拒絕支付專利費去銷售自家產品,這勢必會激起國內付費廠商的不滿。
事實上對于專利部分的費用,魅族肯定是要對付的,但這筆錢無非就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是降低魅族手機的成本,第二是讓消費者隱性買單。而鑒于高通起訴魅族是該公司首次向中國手機廠商發(fā)起訴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為了在日漸崛起的中國市場鞏固高通在專利技術領域的話語權。
中國廠商被告的不只有魅族一家。去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就曾遭到了當?shù)貝哿⑿殴镜闹缚?,原因是小米公司侵犯了其“標準必要專利”,最終法院宣布禁止小米向印度進口或銷售小米手機。
此次專利風波其實為國產廠商敲響了警鐘。2016下半年或許會有更多海外公司對國內手機廠商發(fā)起專利訴訟。對于國內手機廠商而言,這也要求他們要獲取更多專利儲備。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想要布局北美、西歐、日本等成熟海外市場的國產廠商來說,沒有專利也將會寸步難行。國產廠商之所以選擇在印度發(fā)力,除了新興市場本身,這些地方缺少正規(guī)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也是因素之一。
今后國內知識產權審判機構對于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想必會更加嚴格,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手機廠商或許會更愿意依賴于利用專利打壓競爭對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