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技術變革或將激發(fā)2萬億新市場
根據(jù)得到的最新消息,谷歌、福特、Uber、Lyft和沃爾沃成立了無人駕駛汽車聯(lián)盟,該聯(lián)盟旨在“推進各方對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及社會效益的認知”,并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前局長大衛(wèi)?斯特里克蘭德出任顧問。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609/296425.htm許多人最初對無人駕駛的了解都來自于“Google X”項目的發(fā)布,從而產(chǎn)生“美國的無人駕駛技術比中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的印象。但其實早在2000年甚至更早的時候,中國已經(jīng)開始在軍隊和高校中推動無人駕駛項目的研發(fā)。
北理工、清華都開展了相關的研發(fā)項目,比亞迪、奇瑞等國內廠商也在小范圍的無人駕駛競賽中露過臉,但這些技術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廣泛進入公眾的視野。
目前,中國還沒有出現(xiàn)一家專門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研發(fā)的商業(yè)公司,更多的還是從道路和行駛的數(shù)據(jù)切入,做底層研發(fā)的積累。
從投資層面來看,一些早期美元基金也逐漸開始偏向于無人駕駛技術本身的基礎投資。比如說激光雷達、攝像頭的生產(chǎn),以及像谷歌這種基于汽車與數(shù)據(jù)結合算法的研發(fā)。
由此可見,整個無人駕駛技術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甚至可以說是“原始時期”。
是的,無人駕駛技術的更迭速度遠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快,目前應用較廣的也只是高級輔助駕駛,例如特斯拉、奔馳的自動泊車技術。
任何一種技術在初期的應用都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雖然無人駕駛技術能夠增加駕駛者的休息時間、減少車的損耗、節(jié)省更多時間,但是毫無疑問,我們在享受它帶來的好處的同時,必須也要承擔一些風險。
比如,由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還屬于特別初期的階段,智能化還不及駕駛者自己的判斷,因此沒有商業(yè)機構愿意為可能發(fā)生的意外買單,這便導致了無人駕駛在賠付上有風險。業(yè)界從三年前就對該問題開始爭論,但恐怕爭到2020年也不會有結論。
谷歌的無人駕駛到底代表了什么
有人喜歡把谷歌和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包裝成很科幻的產(chǎn)品,說成是一群年輕熱血的億萬富翁造出來,去服務另一群千萬富翁的大玩具。我是不認同這種觀點的。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項目負責人曾說過,他們的愿景是為社會底層無法享用私家車的人服務。
在美國,汽車平均使用率只有4%,每輛車每天平均使用60分鐘。為了這4%的使用率,消費者要承受很重的負擔。車輛交易、汽油、保險,這些業(yè)務催生了很多大公司,一方面它們形成了強大的利益壁壘,另一方面它們也失去了自己的突破性。
他認為如果這些公司今天售賣的是汽車、汽油、保險,明天就應該有一家全新的公司來售賣里程數(shù)、出行次數(shù)、更豐富的體驗等。
谷歌如今在解決政策和技術問題的同時,一邊同Uber、Lyft等公司建立聯(lián)盟,期望打造一個全新的市場。某作者Chunka說,這個市場總共值3萬億美元,但目前還有2萬億沒有人去觸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