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LED照明的光影凸顯建筑之美?
如果我們要談得更深入呢?還會有什么角度能讓我們醍醐灌頂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612/325429.htm胡國劍老師的課程另辟了蹊徑,從他研究的視知覺角度談照明設計,把光如何被視覺神經接受,最后形成我們的情緒入手,角度獨特刁鉆,像個獨步武林功夫了得卻神秘莫測的高手。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設計的不是照度,而是每個空間不同立面的亮度。”
我們在討論照明方案的時候,對觀感的舒適性程度衡量談及甚多,但這只是知其然的表面而已,而要知其所以然,這門對視知覺研究的課程你一定不能錯過。
太多知識隱藏的奧妙,或許會讓你豁然開朗,恍然大悟。
以金屬表面的弧形穹頂特型建筑為例
圖:哦?說的是我?呵呵,局部類似。
正好有同學在課堂上詢問:鈦金屬表面的弧形穹頂建筑應該怎么照?
他遇到的問題核心可以簡單總結為:鈦金屬表面的弧形穹頂由于材質的反射率比較高,整個弧形穹頂照亮變得異常困難,怎么破?
從技術上看,大家可以腦補一下,由于金屬材質反射率較高很難照亮,這是種什么樣的情形?
圖:同樣的弧形(球面),左圖為表面光滑的鏡面反射,右圖為粗糙的漫反射,同樣的光線照射下,表面越粗糙,漫反射越明顯,各個方位能看到的亮度也越明顯。 鏡面的反射率是最高的,其實就等于在戶外放了一塊鏡子,用光把鏡子打亮,射到鏡子上的光絕大部分都直線反射走了,能夠留下來漫反射表現為亮度的,必然是非常少的。那怎么辦?
1、把光加大到足夠亮;
2、算了吧。
我會主張選擇第二個選項,為什么?因為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如何把表面照亮,而是,在這個時候,照明設計師要干什么?
圖:臺北小巨蛋“臺北市立體育館”,建筑擁有大面積的鈦合金穹頂,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是你來為這個建筑做照明設計,你會首先想:我要怎么樣把這屋頂投亮嗎?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建筑的夜景照明:
夜景照明以內透手法為主,非常震撼地把建筑的形體、構造等特性表現出來,這個情況下你還會懷疑是照明設計師布漏了頂上的投光燈?應該不會,你會覺得這其實是對的,為什么要把穹頂都照亮?
所以,那么長的前奏,我想表達的就是:當你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請首先要思考,你真的需要把這個穹頂照亮嗎?
借機引出了這個話題,恰好,最近這些年,由于設計和施工工藝水準的大幅度升級,擁有該類型外立面的建筑不在少數。照明設計師如何為這種類型的建筑進行照明設計?
核心在要善于捕捉建筑的特征
以我們所親歷的一個案例說明:
奔馳文化中心或許很多人都熟悉,位于黃浦江畔,外形像個來自外太空的飛碟,主要由上下兩個主要部分的“碟子”組成,外立面使用的也是金屬材質。
在設計方案時,我們選擇了局部投亮下部穹底的方向,建筑師跟我們提出的要求是,能否把頂部也照亮? 我們計算了一下,需要把頂部投亮的話,在建筑物的周邊需要建幾根60多米高的柱子,把投光燈裝在柱子上往下投。
且不說根據黃浦江邊的風速,這幾根六十多米的柱子需要有多粗才行,白天呢?那些柱子簡直就沒法看了。
更重要的是,為什么需要把頂部全照亮呢?
我們是否能找到一種,更適合表達這個建筑氣質的方式?
后來我們選擇了在穹頂上不規(guī)則的那些透光窗上安裝燈具,那些不規(guī)則的窗上發(fā)出的光便成了點陣,然后通過程序控制它們,這些點陣在大小不一、明暗不一、色彩不一變化的時候,穹頂便像繽紛的星空一樣,產生一種“跟隨著穹頂的弧度韻律變化”的動態(tài)感覺。
同時,上下強烈對比的手法,加上室內燈亮時中間部分的內透,整個建筑就像個即將起飛的飛船一般。
圖:夜色下的建筑,弧形的外表特征完全體現,同時RGB和表面上點點不規(guī)則的彩色采光窗發(fā)出的光線變化,使得建筑呈現了白天時沒有的動態(tài)美和夜色下神秘的科技感。
理解建筑基礎上去用光表達
從上述例子由一推百,當照明設計師面對一個建筑的時候,設計的流程首先要正確,應該第一步思考的其實并不是技術上如何實現,而是這個建筑的夜景應該表達什么精神和感覺?給誰使用的?給誰看的?
本文引子提到的弧形穹頂全部打亮的手法,放在今天通常是下策,除此之外,必定有著非常多更精妙的解決方案,譬如建筑的結構邊,建筑的形體趨勢,幕墻的鋪設手法等等,都是讓你捕捉建筑特征的線索,抓住線索,你便可以推演出用光的邏輯思路。
不妨多與建筑師、業(yè)主溝通,了解他們在設計建筑過程中的想法,在你充分了解了這個建筑是為什么會這樣的時候,相信那種最適合這個項目的照明的方式便呼之欲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