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ARM過于強大?Intel未能馳騁手機CPU市場原因解析
Intel大名鼎鼎,在CPU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然而在當前主流的手機CPU市場上卻是遠遠落后日本的ARM公司,這到底是Intel技術不足,還是ARM過于強大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701/342807.htm一、這點小錢我看不上!
故事要從2006年開始講起,自從AMD的64位處理器發(fā)布以來,AMD成功逆襲了Intel,市場占有率大幅上升,而Intel老邁的P4處理器則是腹背受敵,盡失昔日霸氣,市場表現一路走低。為了穩(wěn)住投資人的信心,最好的做法自然是讓公司持續(xù)盈利,為此Intel進行大規(guī)模的重整,包括上任新CEO 歐德寧、大規(guī)模裁員、以及出售XScale手機處理器業(yè)務。
在當時來說,這些舉措都是有效的,因為自從06年改革的實行,加上酷睿2的發(fā)布,讓Intel一掃頹風,重回CPU市場的霸主寶座,盈利也是節(jié)節(jié)上升,2012年,英特爾實現利潤110億美元,比高通(61億美元)、德州儀器(18億美元)、博通(7.2億美元)、Nvidia(5.6億美元)和Marvel(3.1億美元)的總和(95億美元)還要多。而老對手AMD當年卻虧損了十多億美元,可以說Intel正經歷人生巔峰,PC市場有著大把的鈔票等著他們去賺,從而忽視了移動領域的迅猛發(fā)展。
圈內有種說法是:如果當年Intel肯答應喬布斯為iPhone造CPU,那現在Intel早就起飛了!當然這世界沒有后悔藥吃,不過即使當年Intel和蘋果合作,也不見得結果會有多好。首先,Intel已經把XScale業(yè)務出售了,直至2012年Intel推出二代Atom Z24XX系列處理器,市面上未有一款搭載Intel處理器的手機面市,更不用說Atom處理器無法整合基帶,以及高的功耗的缺點了,在當時來說,Intel至少在2010年的時候都未能在移動芯片市場做好充分準備,即使與蘋果合作,按照喬幫主的高標準,老實講Intel也只剩下被拋棄的命,這樣想來,與其被拋棄,把自己的招牌搞臭,還不如一開始就沒有過合作這事,所以不要說為iPhone造CPU了,反而是沒造才說得過去。
上面吹了一頓蘋果,其實當年蘋果公司在手機領域也只是個新丁,iPhone還只是個PPT,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一個真身不明前途未卜的東西肯定要警戒的。然而喬幫主還敢壓價,而且還非常自信,一分錢都不能多,眾所周知Intel是資金密集型公司,要做一樣產品,務必是把它做成市場第一,從而投入大量資金研發(fā),而面對iPhone的訂單,Intel首先考慮的事情是能否盈利,而當時的CEO歐德寧認為這個PPT手機會讓它們虧本,即使量產也無法彌補,于是回絕了這個賠本生意。當然后來iPhone銷售是它們預估的100倍有多,這是后話了。
二、我兄弟多不怕你
上面也說過,Intel是資金密集型公司,從架構和芯片的設計、生產都是自己包辦的,雖然風險高,不過回報也高,能留住產品的大部分利潤。當然不是所有公司都像Intel這么財大氣粗包攬一切,那些規(guī)模較少的公司會采用無工廠模式(Fabless),NVIDIA和AMD都是這樣,自己設計芯片,制造則讓工廠代工,好處是負擔很輕,不用斥巨資去興建晶圓廠、開發(fā)新工藝,自己只管設計,缺點也很明顯,你設計的產品無論多好,都要看代工隊友的實力,如果隊友實力和產能都堪憂的話,坑你也是沒話說。
此時有朋友就問了,有沒有更輕松躺著賺錢的機會啊?當然,ARM就是這樣躺著賺錢,它不制造,不銷售,只是設計自己的IP,包括指令集架構、微處理器、GPU、互連架構等,然后誰想用就授權賣給誰,再從每顆實際造出來的產品中收取版稅。ARM有三種授權模式,分別是架構授權、內核授權、使用授權,分別對應大中小公司,非常討喜,貼個牌子就能說是自己的CPU,為ARM處理器的廣泛使用打下堅實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