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HiFi、骨傳導、閃電接口 智能耳機構筑百億藍海
Beats、騷尼、魔聲面條耳機;降噪、HiFi、骨傳導……這些智能耳機圈子的黑話如果作為發(fā)燒友的你還不懂的話,你已經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啦!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803/377405.htm耳機對于很多人來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方便獨享音樂世界小小電子產品而已,市面上充斥著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的耳機,隨著Beats、Airpods等概念性耳機推向市場,幾千甚至上萬元的耳機也被用戶接受,經常在地鐵上看到潮人們頭戴紅色Beats耳機,彰顯個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娛樂生活的體驗。
數據顯示,隨著全球耳機生產技術和材料的不斷升級,智能產品市場的發(fā)展,全球耳機市場規(guī)模有望在2023年達到105.8億美元。在全球耳機出貨量穩(wěn)速增長的情況下,耳機行業(yè)正在逐步升級,主要表現為無線耳機替代有線耳機,藍牙耳機占比提升,同時耳機走向智能化。
市面耳機盤點
從佩戴方式來看,智能耳機有入耳式、頭戴式、耳塞式和腦后式等,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后者最為知名的是被吐槽一萬遍的AirPods。目前布局智能耳機的既有智能手機巨頭也有傳統(tǒng)耳機商,主要涉及的公司有蘋果的AirPods、三星、索尼、谷歌等,2016年蘋果公司的AirPods的發(fā)布催生了一大批智能耳機的出現。
在2018年的CES上,Google、AKG、科大訊飛、Sony等公司紛紛推出自家智能耳機產品,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不知不覺悄然興起的智能耳機浪潮中,語音交互作為新的交互方式正在被耳機品牌商廣泛使用。
四大老牌耳機廠商德國的森海塞爾、奧地利的AKG、德國的拜亞動力美國的歌德也在奮起直追。森海塞爾正在與三星就AMBEO智能耳機展開合作,使該設備可適用于Android設備,基于三星已經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Bixby,不知道森海塞爾會不會考慮將Bixby植入AMBEO,趕上語音交互智能耳機這趟末班車呢?
雖然很萌,但佩戴耳機的姿勢好像不對……
技術分析
與傳統(tǒng)耳機相比,智能耳機的售價相對來說要貴一倍到兩倍,除了品牌效應使然,還有其他的原因驅使消費者花費大價錢購買一個小小的耳機嗎?
遠場語音識別是檢驗智能耳機的標準之一。在遠場語音下,用戶總是要保證與聲源的距離,才能完成語音交互,若聲源距離較遠,音量不夠大,語音識別率將會大受影響。而智能耳機離人的語言器官較近,語音識別難度大幅度降低。智能耳機中語音交互功能的加入,使人們對智能設備的溝通開始從指令性向個人化進行轉變。
降噪也不能忽視。好的耳機能夠避免長時間大音量播放對經常在嘈雜環(huán)境中收聽音樂的用戶耳朵的傷害,有的智能耳機內置環(huán)境噪聲傳感器,可以準確地測量耳道內的實際噪聲。通過專用智能芯片獲得最優(yōu)控制信號,進而驅動高性能次級聲源,產生反噪聲音波,抵消耳環(huán)境中的嘈雜噪聲,消除低頻背景噪聲效果明顯。
傳統(tǒng)耳機的降噪主要依靠被動降噪,利用耳機耳罩物理結構設計和物理材料的選擇極大減少外界聲音的進入。智能耳機則可以通過配備的微型揚聲器和芯片,可以通過產生與噪音相反的聲音消除噪音的影響。
主動降噪技術
智能耳機的閃電接口(Lightning)了解一下。iPhone 7不能一邊充電一邊聽音樂讓很多用戶不太習慣,然而,庫克船長會告訴你,這是他們蘋果最新的技術——閃電接口來啦!什么是閃電接口?簡單來說,普通耳機音質的好壞是通過手機里的解碼芯片和功率放大芯片,靠的是音頻電路給不給力。而采用了閃電接口的耳機則是將耳機插在手機的數據接口,可以直接將手機里的數字信號傳輸到耳機中,而耳機內置了解碼器和功率放大器,能保證音質的這部分工作交給了耳機來完成,可以提供24-bit的高解析度音質。
價格也比傳統(tǒng)耳機翻了好幾倍。智能耳機連接器的改變如上文所說的蘋果閃電接口和新USB-C標準讓消費者花了更多的錢。研究報告顯示,每年耳機出貨量增長7%,但零售值增長了19%。這是因為用戶期待更多功能和附加值。
千元耳機的關注度也在逐步提高
智能耳機發(fā)展趨勢
針對專業(yè)人士的細分市場將是主流。具針對性的方向發(fā)展,在追求了聲音的極致和品質的精益求精之后,這類耳機產品需要的就是為人們量身定做,比如為商務人士打造的降噪耳機,為耳機發(fā)燒友打造的高品質音樂耳機,為DJ和有監(jiān)聽需求的用戶打造的更加專業(yè)的DJ和監(jiān)聽耳機等等都是未來耳機的發(fā)展方向。
智能耳機利好多個領域。在無線連接、智能降噪、語音交互和生物監(jiān)測等領域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未來將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蘋果Airpods的入場,帶來了智能耳機市場的變革,整個智能耳機行業(yè)在2020年將可能成為一個超過400億美元的市場。
無線、智能和場景化。當然,對現在的智能耳機產品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縱觀目前已有的智能耳機產品,主要的功能點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與語音助手的整合,如集成或支持 Siri、Google Assistant、Alexa 等;二是支持生物識別運動跟蹤,如可監(jiān)測心率、記錄運動路徑等;三是多種語言的實時翻譯。
盡管現有智能耳機中的大多數都致力于利用全語音交互與更多垂直場景融合,但與成為“個人化的泛用型 AI 設備”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在這個階段要讓智能耳機的“智能”有意義,多數廠商仍是選擇在少數幾個典型場景化功能上集中打磨,利用現有的 AI 技術高度滿足某一需求或高度實現某一功能。
AI或許是只能耳機的未來。獨立的感知、存儲和計算能力。除了無線、智能和場景化,智能耳機在這個階段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開始具備獨立的感知、存儲乃至計算能力。在保持與手機的連接、互為補充的同時,開始具備更多獨立運作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手機的配件和手機智能助手的傳聲筒。這種硬件設備的去中心化,促使人的日常交互中心從單一的硬件設備平臺向硬件背后的云端 AI 平臺轉移。
小結:
從長遠來看,智能耳機類比的還是內容和服務生態(tài)。受運動健身、健康監(jiān)測、消費娛樂等需求驅動,智能耳戴式設備集成音樂播放器、無線連接和多種傳感器,并帶有防水、降噪和高保真等新增功能,開始登上舞臺。綜合應用傳感體系、智能語音交互和智能推薦算法等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也將出現在智能耳機中,成為推動市場的關鍵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