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有法子拯救一下中國頹廢的編劇行業(yè)?
AI又完成了一場 “48小時電影挑戰(zhàn)”,繼兩年前AI在倫敦科幻電影節(jié)上創(chuàng)作名叫Sunspring的短片之后,Zone Out是第一部完全由AI獨立制作的科幻電影。這一次AI不僅采用了“換臉”技術構造電影人物,嘗試使用神經網絡生成對話和配音,還繼續(xù)連任了電影編劇一職。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807/383048.htm人工智能如何寫劇本?不了解最近人工智能進展的小伙伴可能會覺得是不是又要開始尬吹人工智能了。其實,人工智能在文學領域已經有了不少建樹,微軟機器人“小冰”都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因此,文學并不是專屬于人類的一塊處女地。這次完成Zone Out劇本創(chuàng)作的這個人工智能名叫Benjamin,而它的劇本創(chuàng)作大部分依賴LSTM(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
首先,Benjamin需要接收數(shù)十部科幻電影劇本的信息。然后,它會把劇本內容分解到字母級。為什么要分解成字母級?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它預測在科幻電影劇本的創(chuàng)作當中一般哪些字母會有更大的概率被放在一起使用。在完成了這一步學習之后,Benjamin會生成由自己創(chuàng)作的句子,而非簡單地從輸入的語料庫當中復制粘貼。當然了,只會寫句子稱不上是一個合格的編劇。Benjamin可以提取劇本與一般文學作品類型不一樣的特征,也因此Benjamin學會了模仿劇本的結構。
好的作者并不等于好的編劇。但當國內的大IP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時候,啟用原作者擔任編劇卻常常會被觀眾看作小說改編影視的質量保證。而實際上,我們必須知道的是小說作者與影視編劇的工作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對于投資方來說,啟用原作者的唯一目的就是將其作為賣劇的一個噱頭。不管是導演中心制還是演員中心制都讓中國編劇的地位顯得無足輕重,而反觀韓國,一部韓劇如果想要造勢,在他們的宣傳工作中必定會用到的一個關鍵詞叫做“金牌編劇”——金恩淑、樸智恩、金恩熙等人的名頭通常才是韓劇能夠熱播的殺手锏。目前,韓國電視劇的制作環(huán)境已經越來越以編劇為中心,而觀眾對作品的選擇也往往會把編劇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編劇,是韓劇制作當中的絕對王者。
如果,上述人工智能來擔任編劇的例子雖然讓人覺得頗為神奇,但是想要完全取代人類編劇一職的話可能尚還難以得到認同。那么,人工智能可會有什么別的法子拯救一下中國頹廢的編劇行業(yè)?
AI劇本畫像,給中國編劇的一條新出路
網友的腦洞也能成為正式立項的影視作品,還記得《淑女的品格》一劇在之前的微博熱搜曾一度接近2億的閱讀量,受到全民關注嗎?為什么《淑女的品格》一經轉發(fā)就能得到數(shù)億網友的認可?其實,在這條熱搜的背后,我們應當看到在主流影視作品的收看人群當中一直隱隱存在一股很強大的意見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出口爆發(fā)——“除了瑪麗蘇、校園愛情、婆媳大戰(zhàn)這些橋段,電視劇還能不能有點新鮮的劇情了?”公共輿論管理當中有一個叫做打撈沉沒輿情的專業(yè)說法,而《淑女的品格》得到立項可以算得上是網友沉沒的輿情被打撈起來的一個典型表現(xiàn)。影視作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創(chuàng)作,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受到限制。而政策紅線四字卻常常被國內影視圈人拿來作為陷入創(chuàng)作瓶頸的最主要原因。從目前中國的影視質量來看,各大編劇想象力之匱乏甚至都沒有資格說是審查壓迫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
大家期待一部什么樣的劇到底能不能得到一個精準的預測?《淑女的品格》的立項過程或許可以給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點啟示。一次小小的腦洞自嗨最后引發(fā)了社交網絡上的狂歡,這看上去與“蝴蝶效應”是不是有點相似?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偶爾扇動了幾下翅膀,就可以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颶風。如果AI能預測類似“蝴蝶效應”這樣的混沌系統(tǒng),那么散落在互聯(lián)網各處關于影視討論的聲音是不是就都能夠被打撈起來,而AI將從這些被打撈的聲音當中完成一個叫做“劇本畫像”的工作,也即提前預知這場“颶風”長什么樣,就像天氣預報一樣。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預測混沌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比如,預測模型火焰鋒面的混沌演進過程。老牌混沌理論學家采用了一種機器算法學習原型混沌系統(tǒng)。在人工智能學習了這一系統(tǒng)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比起之前的預測方法,機器能預測到的未來是以前能預測到的八倍,而且預測效果幾乎和真實情況完全匹配。
雖然說目前預測混沌系統(tǒng)的AI建立在動力學的基礎之上,如果想要將其挪用到影視“劇本畫像”的工作上可能所需的并不是同一套操作方法。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去對該思路進行借鑒,可以預測輿論爆發(fā)點的AI能夠輕松幫助影視公司們確定一個影視創(chuàng)作的具體輪廓。數(shù)據(jù)將會告訴編劇們遵循這樣的劇本輪廓去創(chuàng)作失敗的概率有多小,而影視公司也可以不必擔心收益問題盡管大膽去投資。
不止寫劇本,AI還想談談跟你著作權
在2017年10月25日,沙特舉行的未來投資計劃大會上,沙特阿拉伯授予了機器人索菲亞“公民身份”。在人類社會當中,身份認同一向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人工智能Benjamin創(chuàng)作了科幻電影劇本,我們不禁想問它是否也應該獲得一個編劇人的身份?因為只有在獲得身份的同時,人工智能才能獲得權利。在這里,這份權利叫做著作權。
機器創(chuàng)造的作品該有著作權嗎?日本政府下屬的知識產權戰(zhàn)略本部在2016年時曾宣布要討論制定對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音樂和小說等的權利進行保護的法律。彼時,根據(jù)日本的《著作權法》,只有人類的作品享有著作權,而由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作品即使被盜用,也無法采取措施禁止和要求損害賠償。但隨著現(xiàn)在越來越多虛擬歌姬、虛擬詩人、虛擬編劇的出現(xiàn),關于機器人作品的著作權問題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有學者主張由人工智能機器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作品,應該承認其本身享有著作權。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創(chuàng)作被定義為一種智力活動,包含了人的思維、情感和表達,講道理只能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來實施。盡管,科學家們在探索通過制造“人工神經細胞”來模擬人體中的神經元來達到模擬人腦思維的目的。但是人腦的復雜程度決定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工智能要真正模擬人腦的思維活動幾乎不可能。所以,盡管機器人在很多方面都在超越人類,但是由于它所進行的活動都屬于無意識活動,因此它也有理由被認為沒有資格獲得著作權。而這將有可能對投資人工智能形成比較大的障礙。
保護人類的著作權,AI身先士卒:DT財經旗下的“數(shù)據(jù)俠”是一群隱形高人,他們往往在鍵盤前用數(shù)據(jù)幫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世界,而人工智能天生就是“數(shù)據(jù)俠”最好的伙伴。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那么你就會知道其實人工智能是這樣一個“物種”:保護人類是他們最初被賦予的使命,就算自己的著作權涼了,但對于人類的著作權,它們會堅決捍衛(wèi)。怎么捍衛(wèi)?數(shù)據(jù)俠黎晨曾用機器學習分析過《鬼吹燈1-4》是不是天下霸唱所寫?對于寫作抄襲這件事,有一個鑒定的小Tips:一個人寫作的內容會經常改變,但是不經意間養(yǎng)成的小習慣是不太會變的。這些小習慣指的就是對于副詞、助詞和介詞的使用。因此只要分析天下霸唱在副詞、助詞、介詞使用上的特點,就能夠找出鬼吹燈的前后四部是不是同一個人所寫。而機器學習對此十分得心應手:選取特征詞—計算詞頻—PCA降維畫圖——機器學習&結果分析。最后,機器鑒定的結果跟廣大書迷的感覺一樣,鬼吹燈的前后四部完全不是同一個人寫的。(結果僅供參考)這就是AI的能力。在洗稿、洗劇本盛行的今天,AI或許能夠為此類亂象給出一個明確的解法。
人工智能和藝術的融合會喚起更多人對技術的關注和思考,紐約大學的帝勢藝術學院和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也開設了針對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機器學習課程,而這或許是冰冷的人工智能在無盡的未來當中可以緊握的一點溫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