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與難推音箱
什么是難推的音箱呢?大致可以劃分出兩類:一是指音箱整體的輸出能量偏低,或低頻段的輸出能量偏低,二是音箱的定位感不理想、音色不滿意,保真度不夠等等,對于此第二種難推,本文暫不作討論。
音箱難推只是表象而已,作些調查研究,便會發(fā)現(xiàn)其產生的原因有許多種,下面做些簡單的解析:
A輸出聲壓不夠,如果用同樣的功放去推動這類音箱,會明顯發(fā)現(xiàn)要比推其它音箱時輸出響度要低許多,這種音箱的典型代表就是久負盛名的3/5A音箱了,由于3/5A音箱的阻抗通常在11-16Ω之間,也就意味著相比推動8Ω的音箱,功放要輸出比平時大許多的功率,再加上十分特殊的3/5A的分頻器,令該箱很難伺候。不過如果對聲壓級無太高要求,那么,也就不存在難推這回事了。
B靈敏度因素,和輸出聲壓不夠有一定的關系。目前許多的家用音箱都選用了小口徑的低音單元,由于先天的物理特性,小喇叭單元的低音本身就是缺乏的,那么裝在音箱中時和高音單元配合時就會有個靈敏度上的差異,如果高音單元在5KHz時靈敏度是90分貝,而低音單元在50Hz時是85分貝,那么裝到箱體內后如何協(xié)調呢?盡管可以用箱體的結構來提升部分低音,但要想得到平衡的聲音,唯有利用分頻器將高音區(qū)域的靈敏度降低下來,降到和低音的靈敏度接近。也就意味著整個音箱的靈敏度也被“拖下水”拖到了85分貝。盡管這時音箱的整體平衡度是正常的,但是在搭配功放時對功放的輸出功率要求就高了,因為有一部分輸出能量被消耗在分頻網絡上了。
C阻抗匹配,一對標稱值為阻抗8Ω的音箱,通常是指工作在某個頻率上(比如1KHz時)的阻抗,在其它的頻率時,阻抗變化的曲線是有波動的,會出現(xiàn)幾到二十幾歐姆的阻抗,在在遇到高阻抗時,功放輸出功率本身就會降低,而在低阻抗時,就要考驗功放了,如果功放有足夠的驅動力,那么輸出功率會提升的,而如果驅動力不夠,那么在這一段頻率的輸出就會降低許多。然而由于購買者對于音箱或功放的本身特性不可能有全面的了解,所以實際的效果只有在試用了一段時間后才會知道配置是否可行。
D特性匹配,是指功放和音箱在多個方面的配合,還包括一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其它因素。我們經??梢园l(fā)現(xiàn),有的音箱在搭配功放時,有可能蠻力十足的功放不一定會推好音箱,而功率一般的牌號卻能驅動得如魚得水,一臺能將其它音箱推出滿意音色的功放,碰到難推的音箱卻會怎么也不“合作”。這就表明音箱和功放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互牽制的、未知的因素,不過,有一點是可能肯定的,盡量選用無大環(huán)路反饋的機種的功放可以將音箱和功放之間的不“合作”的影響力降低到最小程度。
E個性使然,有些知名度甚高卻有難推“美名”的音箱,其實都是有明顯個性的音箱,也就是說,某些方面具備優(yōu)勢,某些方面并不擅長,但就許多燒友而言,并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相信這一點,總希望音箱應該有個全面的發(fā)揮,特別是買了高價的名氣很響的音箱后,更希望各個方面都應該有上佳的表現(xiàn)。如此一來,本來不存在難推的音箱也就變得真的難推了。
F低音問題,是否留意到了,大凡難推的音箱都有個特性就是低音量感偏少,換句話說,如果某音箱的低音量感充足又飽滿,我估計就不存在難推的話題了,因為燒友中間,喜歡低音的大有人在。而令人疑惑的是,有良好低音還原的音箱并不是“稀有物品”,在大多數(shù)音箱制造廠的產品中都能找到,但許多燒友就是喜歡“大牌”音箱,低音偏少沒關系,可以花費遠遠高于音箱的價錢來配制功放器材,或許,他們會振振有詞的說,因為該箱的其它方面都很好,唯有低音方面有些欠缺,所以,設法配個高價的功放是值得的,,,,問題就出在這里,如果換個思路來反向思維一下呢:正因為低音方面有些欠缺,才會使得其它方面的優(yōu)勢顯露了出來??
簡單的推理猜測似乎還有些空洞,我想這里還是舉兩個音箱的例子作為補充說明。
第一個音箱就是名氣不小的丹拿音箱。
如何評價丹拿?首先,個人感覺它應該有一個“真面目”,在這個真面目下談論丹拿才有意義,如何發(fā)現(xiàn)真面目呢?有兩種途徑,一是靠精確地分析、測量音箱中各個大小部件尤其是單元的設計原理和性能特點,得到該音箱具備何種聲音特性,二是靠純粹的實踐方法通過多種渠道的組合搭配試音來判斷音箱具有何種聲音特性。對于第一種途徑,稍有難度,因為非專業(yè)人員,只能從外觀上做些猜測,比方說丹拿低音單元的紙盆懸邊似乎偏窄了些,再斗膽地猜測一下:過分窄的懸邊會使得低音的松軟度不夠。再觀察第二途徑,難度就不是很大了,因為搭配過丹拿的燒友早已不是少數(shù),匯總出來,基本的評價是:清晰,解析力很高,保真度很高,唯有低音段量感偏少,需要用至今還不知道什么牌號的功放來推動才會得到豐滿的低音并確保有整體的平衡度。
丹拿的真面目被“公之于眾”之后,接下來就要看燒友們如何對待了,第一種,老老實實地、盡情地領略、享受丹拿自身特有的韻味,并不計較旁人一直計較的稍有遺憾的低頻欠缺。第二種,就是許多燒友慣用的對策:絞盡腦汁、頻繁換機、巨額投資,想方設法地弄到一種能“搞掂”丹拿的功放,不把那個本來就欠缺的低音給“榨”出來決不罷休。所以,“難推”的丹拿就應運而生了。
在許多情形下,音箱制造廠并沒有什么錯,可能是玩的人喜歡玩“錯位”。
其實,現(xiàn)在丹拿也已經推出了低音量感并不少且容易驅動的DM系列的型號,可稍加關心,另外再觀察一下,紙盆的懸邊是否“寬大”了些?
再來議論一下英國牌號的名聲在外的ATC音箱。ATC的“真面目”又如何呢,先從外觀和構造觀察一下,其支撐系統(tǒng)的是偏緊的設計,在相似體積的音箱中,它的振動質量是偏大的,那么,再來“斗膽”地猜測一下,該音箱對功放的驅動力特別是低音段的驅動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較大的“啟動”功率,,也意味著用小功率功放很難將其良好發(fā)揮。
燒友們都認為,該箱的還原度很高。其實對于ATC的特性而言,更應該注重的則是在大功率下依然有很低的失真度,這在其它音箱中是較少具備的。
那么如何玩ATC?前提條件是前端的功放和CD、音源等必須有足夠的保真度,補充條件是設法將它在大功率下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將它的速度感,高音質還原出來,但很可惜,尋找此等功放又是一個難題,跟玩丹拿類似地,折騰了許久,依然找不著北,到后來,不少人會找到一貼“好藥”——用小功率的膽機去推,呵呵,如此一來,不知道誰是誰在“上錯花轎嫁錯郎”了。
ATC還有個難玩的地方是對于新買的音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去“煲箱”,就像機動車要有個“磨缸”過程,按有經驗者介紹需要很長的煲箱時間,煲過以后,才算“正式”進入器材搭配和調試的“程序”。
不少燒友尤其是初入門的燒友,買器材時通常會圍繞知名度高的大牌打轉,以為能快捷地完成器材的配置,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則是“欲速則不達”,而一旦“粘上”了著名的難推音箱,說不定會成為不知哪年哪月能“收尾”的“爛尾工程”。
當然,有些燒友喜歡“挑戰(zhàn)”則另當別論。
音響器材,尤其是終端的要發(fā)聲的音箱器材,是由許多帶上自身物理特性的許多零件所組成,這種特性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聯(lián)想一下,同樣也是發(fā)聲的演奏樂器,比如說,如果某人想制造出一把“萬能提琴”,它能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等的音色一網打盡,誰都知道幾乎是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么對于音箱而言,何嘗不是如此?
音響器材市場,其實是個花樣繁多的、個性迥然不同的器材的大集成,難推的、大牌的器材也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而容易推動的、大牌的器材也不在少數(shù)。有時候,若能從大牌音箱評論的光環(huán)下擺脫出來,可能會發(fā)現(xiàn),難推的器材不一定是好聲的唯一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