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AⅤ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久久精品官方网视频|日本28视频香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臺媒:臺灣IC產業(yè)面對清華紫光的對策

          臺媒:臺灣IC產業(yè)面對清華紫光的對策

          作者: 時間:2015-11-05 來源:工商時報 收藏

            大陸國企清華集團積極擴張產業(yè)的版圖,由于獲得國家政策與財力的支持,采取強勢的購并擴張策略,把購并標的瞄準臺灣企業(yè),對臺灣的半導體產業(yè)產生強大的沖擊。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挖走DRAM大廠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并高調宣稱“臺灣既然不讓我們投資,我們就禁止臺灣產品在大陸銷售”、公開表達合并聯發(fā)科的意圖,更在10月30日與記憶體封測大廠力成簽約,投入新臺幣190億元參加力成的私募,成為持有力成科技25%股權的最大單一股東。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82340.htm

            對于集團近乎侵略性的出擊,特別是在臺灣今年景氣低迷、科技產業(yè)面臨“紅色供應鏈”搶單的威脅,不論是科技業(yè)界、融資銀行或者政府機構,都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zhàn)。究竟是要把清華紫光,以及它所代表的大陸政策當成機會,攜手結盟發(fā)展,或是把清華紫光當成意圖攻破城門奪走財寶的蠻族,兩種極端的情緒在臺灣社會各個角落發(fā)酵,一切似乎來得太突然,大家措手不及,甚至慌了手腳。

            其實,類似清華紫光這種挾帶巨額資金、采取快速購并試圖成為產業(yè)龍頭的策略,并非新鮮事。遠的不提,就從1980年代后期美國企業(yè)大整并潮,私募基金使用新的杠桿融資購并技術,以大吃小、甚至以小鯨吞大型績優(yōu)公司,而后進入九○年代的科技狂潮,企業(yè)的購并一波又一波,清華紫光的擴張策略,在全球產業(yè)整合的歷史大架構下,實際上司空見慣、并沒有特別復雜的財務創(chuàng)新技術。

            紫光集團是近年突然崛起的新玩家,在2013年之前還只是一家低調的科技投資公司,或許是受到清華大學畢業(yè)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的激勵,紫光在2013年7月以17.8億美元收購設計公司展訊,今年又以9.07億美元收購銳迪科(RDA),才讓紫光在中國本土IC設計與通訊處理器市場,取得相當的影響力。

            2015年是清華紫光大躍進的第一年,今年2月,紫光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大陸俗稱的“大基金”),承諾五年內投入人民幣100億元資金,接著宣布與英特爾合作,獲得英特爾人民幣90億元的投資承諾、買入惠普伺服器與網路通訊設備公司新華三51%的股權、斥資38億美元買下硬碟廠威騰(Western Digital),更喊出出價230億美元,購并美光科技,更進一步在臺灣高喊購并聯發(fā)科、力成等。

            清華紫光閃電般地攻城掠地,的確代表了大陸政府銳意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的強烈企圖心,藉著快速購并與高調瞄準美光科技、聯發(fā)科等產業(yè)龍頭,清華紫光也的確吸引到全球的目光,吸引力成科技這樣的企業(yè)加入紫光的陣營。

            但是,在高手林立的全球半導體產業(yè),不論是臺積電、聯發(fā)科、日月光,美國的惠普、戴爾,日本的NEC、夏普,乃至南韓的三星等,各種型態(tài)的財務操作早就已經玩得滾瓜爛熟。臺灣有句俗語說:“有錯買、無錯賣”,即使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做足賣方企業(yè)的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買方仍然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以及購并之后出現的隱藏地雷,乃至無法整合、難以產生綜效等司空見慣的問題。清華紫光固然有政府資金、本地消費市場的優(yōu)勢,即使是各國政府都打開城門歡迎、完全不設定政策限制,任其出價采購,清華紫光的快速高價購并策略,也未必就能成功。

            麥肯錫顧問公司以及許多擔任購并顧問的投資銀行,都會告訴企業(yè)購并的買方,全球不論哪個產業(yè),企業(yè)購并的成功率實際上都低于五成,也都必須面臨出價太高、商譽折舊等無法避免的問題。最新的案例就是在十月宣布高達70億美元(約新臺幣2,300億元)、史無前例巨額單季虧損的德意志銀行,在1999年為了進入華爾街的主戰(zhàn)場,購并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經過16年的浮沉,到了今年才認賠,提列高達58億歐元、相當于新臺幣2,074億元的“商譽與無形資產跌價損失”,企業(yè)購并的困難,此為著例。

            也就是說,臺灣的政府官員其實不必驚慌,臺灣的媒體也不必太過渲染紅色供應鏈的恐慌情緒,立法委員也應該重新考慮禁止IC設計公司在大陸成立研發(fā)公司的規(guī)定。我們只要守住“國際慣例”,也就是各國政府都會禁止最新、最高科技的技術外銷,除此之外,企業(yè)經營者對于本身公司價值、引資價格、公司控制權以及核心技術的掌控,絕對比政府官員更精準。尊重企業(yè)經營者的判斷、相信市場的力量,正是臺灣企業(yè)能站穩(wěn)國際舞臺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由此出發(fā),自然可以靈活面對清華紫光的高調購并。

            大陸國家戰(zhàn)略固然雷霆萬鈞,但是從鋼鐵業(yè)、水泥業(yè)、家電業(yè)、汽車業(yè)、一直到五年前的LED產業(yè)、太陽能產業(yè),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陸國家政策興衰的軌跡。掌握到大陸決策模式的長短,對于清華紫光的攻城掠地,自然就會有平常心的決勝之道了。



          關鍵詞: IC 紫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