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和LDA融合算法的性別鑒別
如果Sw非奇異,就是求Sw-1Sb的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問題。其中該矩陣最多只有C-1個非零特征值,C是類別數(shù)目。
1.5 PCA-LDA算法的融合
將PCA算法與LDA算法構(gòu)造的特征子空間進行融合,獲得其融合空間,然后,將訓練樣本與測試樣本分別朝該融合特征空間投影,獲得識別特征,最后,利用最近鄰準則完成性別鑒定。
PCA-LDA算法融合是根據(jù)PCA算法和LDA算法的特征子空間W1,W2進行融合,即:W1=W1*W2,得到融合特征空間:Ws。其中,其中行數(shù)表示訓練樣本維數(shù),列表示LDA算法降維后的特征向量個數(shù)。在訓練過程中,將訓練樣本矩陣X投影到融合特征空間Ws中,使得每一個向量代表一個訓練樣本的特征,在測試過程中,首先將測試樣本規(guī)范化,即將測試樣本減去平均值,在轉(zhuǎn)化成列向量向PCA空間和融合空間投影獲得識別特征,最后將測試樣本的識別特征和訓練樣本的識別特征進行一一比較,依據(jù)鄰近準則得到最小距離d所屬樣本的屬性。
2 試驗步驟與過程
2.1 試驗步驟
2.1.1 樣本的訓練
1)照片的預處理,照片歸一化;
2)求得訓練樣本的平均臉、零均值;
3)提取訓練樣本的PCA矩陣;
4)提取訓練樣本的LDA矩陣;
5)PCA矩陣和LDA矩陣融合獲得分類器。
2.1.2 待測試照片的識別
1)將測試照片預處理;
2)測試照片向融合空間投影,得到低微空間上的點;
3)計算該點與訓練樣本的“特征臉”距離比較,輸出距離最近的那張“特征臉”的信息,從而達到性別識別目的。
2.2 實驗過程
本實驗中所用到的圖片來源于ORL人臉圖像庫和yale人臉圖像庫,ORL人臉圖像庫是英國劍橋大學從1992到1994年間在實驗室采集到的人臉圖像數(shù)據(jù),由40人,每人10幅,共400幅照片,每幅分辨率為92xll2,主要包括拍攝時間、光照條件、人臉表情和面部遮掩物的不同。而yale人臉圖像庫是耶魯大學提供的,共有15人,每人11張照片,分辨率為100x100,主要包括光照條件的變化表情的變化等。
該試驗采用yale圖像庫中的人臉照片。利用平均臉公式,實驗中所得到的平均臉如圖5和圖6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187681.htm
PCA矩陣提取試驗分析,圖7為PCA算法實現(xiàn)流程圖。
LDA矩陣提取試驗分析,圖8為LDA算法實現(xiàn)流程圖。
然后再將LDA-PCA矩陣融合;利用歐式距離求出待識別人臉的特征臉再根據(jù)臨近原則實現(xiàn)性別識別;采用直方圖處理的識別實驗(PCA+L-DA);采用整體直方圖處理的識別實驗(HG+PCA+LDA);采用直方圖區(qū)域預處理的識別實驗(RHG+PCA+LDA)。
3 實驗結(jié)果分析與結(jié)論
實驗結(jié)果如圖9所示,表明:用PCA-LDA融合空間算法的識別正確率都在80%以上,是比較高的。采用直方圖處理的識別實驗(PCA+LDA)在3種方法的識別正確率比較中相對較低,且波動性較大,特別的,在樣本數(shù)量為20,40時,出現(xiàn)了0.83,0.84的正確率,為整個曲線中的低谷,整體效果相對來說一般。采用整體直方圖處理的識別實驗(HG+PCA+LDA)正確率曲線相對來說較為平滑,隨著樣本數(shù)量的增加,整個曲線呈現(xiàn)遞增趨勢,但識別正確率不是特別理想。采用區(qū)域直方圖預處理的識別實驗(RHG+PCA+LDA)的正確率整體來說最高,整個曲線完全凌駕于前2種算法之上,雖然在小樣本數(shù)量空間內(nèi)出現(xiàn)波動,但波動為曲線的相對波峰,即識別正確率是提高的。3種方法在整個樣本空間內(nèi)均為隨著樣本數(shù)量的增加,識別正確率平穩(wěn)上升,漸趨于完全正確。但采用區(qū)域直方圖預處理的識別實驗(RHG+PCA+LDA)后整體識別正確率最高,為三個算法中在整個樣本空間內(nèi)的相對最優(yōu)算法。
經(jīng)過以上實驗結(jié)果分析,在進行人臉性別識別時,建議用PCA-LDA融合空間算法,采用區(qū)域直方圖預處理(RHG+PCA+LDA),這樣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樣本數(shù)量應該盡量的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