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道漫筆-帝王之道(二)
(接上期)帝之道,是指作為一個帝王所應有的修養(yǎng)、抱負、知識、智慧、管理等等能力的綜合。唐太宗所著《帝范》是中國最偉大帝王的沉思錄,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管理統(tǒng)御之道。《帝范》堪稱帝之道的經(jīng)典,讀《帝范》,帝之道盡在其中矣!今日為政管企,甚至個人做人處事從中借鑒獲益,不亦可乎。《帝范》除十二篇正文外有“前序”,主要寫太宗的創(chuàng)業(yè)艱難,并闡明寫《帝范》的目的。“汝以幼年,偏鐘(鐘,聚也)慈愛,義方(指行事應遵守的規(guī)矩法度)多闕,庭訓有乖。擢自維城(維,連結(jié),維城,連城以衛(wèi)國,借指太子封地)之居,屬(通“囑”,委托)以少陽(少陽,東方也,太子東宮之居)之任,未辨君臣之禮節(jié),不知稼穡之艱難。每思此為憂,未嘗不廢寢忘食。自軒昊(三皇五帝也)以降,迄至周隋,經(jīng)天緯地之君,纂(承繼)業(yè)承基之主,興亡治亂,其道煥焉。所以披鏡前蹤(披鏡,開明;前蹤,指唐以前君臣治亂之實跡),博覽史籍,聚其要言,以為近誡云耳。” 你從小生于深宮之中,長于慈母之手,閱歷短淺,規(guī)矩缺乏。無功而擁有封邑,立為太子,而在朝不懂君臣之禮,在野不明民生疾苦。我每想及此,憂從中來,坐臥不安,寢食俱廢。從三皇五帝直到周隋歷史,其間涌現(xiàn)了多少圣明君王! 興亡治亂,昭然若揭,所以旁征博引,鉤沉歷史經(jīng)典供你學習參考,引以為戒。太宗總結(jié)了歷史上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李治如何治國,才能使唐王朝長治久安。《帝范》并有“后序”:“此十二條者,帝王之大綱也。安危興廢,皆在茲乎。古人有言:‘非知之難,唯行不易;行之可勉,唯終實難。’”創(chuàng)國需時甚久,亡國則在轉(zhuǎn)瞬之間;為國為帝,“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198157.htm《帝范》第一篇即為“君體第一”,“君體”指人主的體統(tǒng)儀制,名列其首,確乎至關重要,蓋其言帝之道也。文云: 夫人者國之先(《大學》曰:“有人此有土。”即有了民眾,就會擁有土地,所以人者國之先也。)國者君之本(圣人云:“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所以國者君之本也)。人主之體(外觀),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謂日月固守其運行規(guī)律而常明)而普照。兆庶(兆為十億,庻謂民眾)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向往的歸宿)。寬大其志,足以兼包(人君之志,當寬裕廣大,與天地同德,包容宇宙,涵蓋萬物);平正其心,足以制斷(平心靜氣,公正對待天下人事,臨事就能正確決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安撫萬眾)。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傾,抑制,傾己,即虛己,不以我為尊也)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是乃為君之大體)也。從唐太宗所撰這篇“君體”我們可以覺出,唐太宗確實是個目光敏銳、修養(yǎng)深厚的明主賢君。“君體”不是什么說教,而是一個歷盡坎坷的開國之君從政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一個智者敏銳目光的觀察,一個近乎圣哲對人生和世界的體悟!更準確地說,這篇“君體”就是:唐太宗教給你一個做皇帝的秘訣!
在中國的歷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確實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以及個人素質(zhì)、品德修養(yǎng),都是一般皇帝所難以企及的。唐朝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給當時的世界以相當大的影響,唐朝的繁榮昌盛,至今都是中國人的驕傲。唐太宗在位初年,國內(nèi)海晏河清,路不拾遺,遠近外族聞風畏服,爭相朝貢,史稱“貞觀之治”。處身于今天的法治社會中,我們更容易明白封建社會的人治。在那個高度人治的時代,皇帝的好壞決定了國家的命運,有什么樣的皇帝就有什么樣的國家!
其余如《求賢》、《納諫》等篇猶能顯示唐太宗經(jīng)邦治國的特色,但限于篇幅,茲不贅述,有志趣有共同愛好的讀者或購書,或搜網(wǎng)均能得到全文,愿鑒諒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