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夏戀”若成 郭臺銘將如何消化夏普?
春節(jié)前后,郭臺銘收購夏普的事兒被炒得沸沸揚揚,這段持續(xù)了三年的收購談判,本來應該歸到“冷飯”之中,大家隨便炒炒也就完了,沒承想竟成為科技界年夜飯的一道主菜。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603/288948.htm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鴻海的審美性日益升高,影響力也不斷擴大,而夏普又是百年老店,恰似一個落寞的王朝,隨便扒出一點底蘊來就是媒體取之不盡的素材,更重要的關注點則是控制權的交接,這宗收購可能對日系電子、臺灣科技,乃至整個電子產(chǎn)業(yè)鏈的重組產(chǎn)生深遠影響,有可能是一個新格局的雛形。
沒有誰愿意錯過這樣的好戲,于是,“鴻夏戀”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春節(jié)期間的“科技大片”,比春晚要好看1000倍。
鴻海收購夏普最早的爆點始于2月5日,國外媒體報道,郭臺銘透露與夏普的談判已清除90%的障礙,離簽約只有一步之遙,老郭自信滿滿地說:我們已經(jīng)獲得了收購夏普的優(yōu)先權。隨后有關收購的相關細節(jié)見諸報端,有些是靠譜的,有些是杜撰的,純粹系策略性虛張聲勢…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鴻海向夏普提出了非常具有誠意的報價,收購總金額達到了53億美元,承擔其全部債務,這相當于夏普市值的全部溢價,而且郭臺銘承諾保留夏普品牌,不裁撤40歲以下的員工,但這些誠意遠沒有換來最后的蓋章,夏普方面甚至還出面澄清,并未向鴻海承諾收購優(yōu)先權,收購的最終定案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最快于2/29確認。
其中,鴻海的最大競爭對手來自于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日本產(chǎn)業(yè)革新機構(INCJ),他們只提供了25億美元的報價,但牽扯到“技術出海”的問題,夏普不得不慎重考慮,甚至更傾向于寒酸的日本基金,畢竟,這樣可以把旗下的面板技術、專利留在日本,以圖再起。
現(xiàn)在看來,鴻夏戀已然超越了面板領域,甚至不單是科技界的事兒了,這宗收購不只會影響未來的產(chǎn)業(yè)格局,更會導致不同地區(qū)之間科技實力的此消彼長,顯然,郭臺銘要鯨吞夏普,而且要避免消化不良,還需要好好地花一番功夫。
天作之合,“鴻夏戀”美在哪里?
回首往昔,夏普也算得上電子科技領域的一代梟雄,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們的產(chǎn)品就覆蓋了全球25個最重要的國家和地區(qū),同時在液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收音機、電視等領域全面開花,有80%的產(chǎn)品都是世界首創(chuàng)。
如此深厚的技術底蘊,讓夏普輝煌了整整三十年,但自2008年開始,也就是蘋果iPhone誕生的第二年,夏普的財報開始出現(xiàn)赤字,而且直到今日再也沒有緩過勁兒來,在其掙扎期間,他們曾裁員、出賣股份和辦公大樓,可依舊難挽頹勢。
只執(zhí)著于技術,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致使其策略不斷失誤,他們的液晶面板技術冠絕全世界,囊括了4.5代、6代、8代、10代面板生產(chǎn)線,其中4.5代和6代主要為蘋果供貨,日子過得還不錯,但同樣大手筆投資的8代或者10代,卻因彩電等大屏終端銷售慘淡,利用率非常低,平均開線率不足25%,而這也只是其策略失誤的一個縮影。
鴻海師承日本電子產(chǎn)業(yè),他們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都是消防索尼、松下等企業(yè)的,但相比之下,鴻海對市場更加敏感,雖然體量巨大,但總能及時轉型,說他們是“靈活死胖子”一點都不夸張,于是如你所見,鴻海沒有錯過任何一波科技大潮,他們做的是最基礎的業(yè)務,技術含量也不高,但這些也是永遠不可或缺的業(yè)務。
夏普有技術沉淀、大批的專利,而且知道怎么從技術上突破自己;鴻海則對市場敏感,他們身為代工廠,在終端客戶那里有著良好的口碑,更關鍵的是,他們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雄厚資本,況且,郭臺銘也是一個玩弄政治的高手,若能鯨吞夏普,估計又能從大陸地方政府手里拿到不少的政策優(yōu)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