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谷歌屢敗屢戰(zhàn)的硬件之路
硬件項目“遍撒芝麻”之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704/346647.htm從谷歌2000年超越雅虎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并推出AdWords廣告系統(tǒng)時開始,谷歌還是小心地維持著自己的范圍經濟的有效邊界——從本質上,它只是一家媒體公司,雖然獲取廣告收入的方式和傳統(tǒng)媒體不同。
范圍經濟的要義在于:服務商向其核心用戶提供了不同類型的產品和服務,由于這些產品和服務之間存在協(xié)同和相互支持,可以幫助廠家在鎖定用戶、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體驗同時,降低產品和服務的總成本,使服務價值產生溢出效應。
大約從2003年開始,谷歌開始通過大量的收購來避免其過分依賴搜索引擎業(yè)務的風險,進入的第一個領域就是準媒體業(yè)務。這其中,2003年對博客技術工具Blogger.com的收購,2004年收購了照片管理軟件Picasa及數(shù)字地圖和衛(wèi)星影像公司Keyhole,2005年以16.5億美元收購當時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2007年以31億美元價格收購網絡廣告服務公司Doubleclick, 2010年推出的瀏覽器Chrome等等,都是顯著的例子,這其中尤其以后面兩個大手筆的收購,進一步鞏固了谷歌“搜索+媒體”的王者地位。
除了上游的媒體業(yè)務之外,谷歌還在2010年開始切入網絡通信這樣的底層基礎建設領域。
2012年谷歌開始美國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之間兩個都被叫做堪薩斯城的城市之間鋪設千兆光纖寬帶網絡。谷歌深知,用戶基于網絡的流暢上網體驗服務同樣離不開快速、方便的寬帶,據(jù)稱,這條速度高達1Gbps的超級高速光纖鋪設完成之后,用戶下載速度將比目前普通家庭用戶的的高速連接下載速度要快上100倍左右!在美國,已經有超過1100座城市向谷歌提出申請,要參與谷歌的千兆“社區(qū)光纖”項目。
(除了像光纖通信和高空氣球基站這樣的靠譜項目之外,在早已超出谷歌范圍經濟的眾多智能硬件項目中,諸多硬件開發(fā)計劃實際上已經很不靠譜)
從2008年開始,谷歌就投資了數(shù)條分別連接東南亞和日本、以及連接美國和日本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系統(tǒng)(后者叫做UNITY,已于2010年投入使用),2014年還將參與建設價值3億美元的名為“FASTER”的太平洋海底光纜系統(tǒng),用以連接日本和美國之間的幾座城市。
除了媒體、和光纖通信之外,谷歌近年來重點進入的范圍經濟領域還包括了移動互聯(lián)網和智能硬件。2005年對移動電話軟件Android,2007年收購西班牙圖片分享網站Panoramio,以及2011年全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都是這方面的經典案例。
谷歌的高空氣球基站(Project Loon)更被視為是其逆天之作。如果說16年前創(chuàng)立之初的谷歌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那么谷歌從事的“云WIFI”使命就是讓“全世界無產者都能通過無處不在的、免費WIFI重新聯(lián)合起來!”
相比于谷歌在軟件和服務領域的大舉進攻,谷歌在包括谷歌眼鏡、手機制造和智能家居等眾多智能硬件領域的進入,在某種意義上,早已經超出了其劃定的范圍經濟邊界,事實上,谷歌在硬件領域已經成為了無所不作的“遍撒芝麻”的風險投資公司,而且是屢敗屢戰(zhàn)。
以谷歌眼鏡為例,這一最適合“偷窺王”的變態(tài)發(fā)明,不僅價格高昂,依舊缺乏應用場景,而只能充當土豪的玩具,數(shù)碼產品發(fā)燒友、開發(fā)者和喜好炫耀者的裝逼套裝,而未列入普通用戶的購買清單??梢韵胂蟮囊粋€應用場景是,未來谷歌最好給每個地球人的后腦勺上內嵌一個RFID(射頻識別技術標簽),這樣擁有了谷歌眼鏡,你就能在大街上第一時間判斷出每個人的ID、年齡、戀愛史、收入和其他特殊癖好等等,當然,前提條件是,每一個戴上谷歌眼鏡的人首先從法律上都能豁免于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的懲罰。直到今天,谷歌還不知道拿這個寶貝疙瘩去做什么,最新的傳言是要整合在谷歌錢包里——又是一個天方夜譚的故事!
除了谷歌在手機制造、谷歌眼鏡等智能硬件遭遇的尷尬之外,2014年1月,谷歌斥資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設備制造商Nest也并不為外界所看好。雖然智能家居聽上去很美好,但普通用戶的應用場景遠未出現(xiàn)。
谷歌更離奇的奇葩產品還在后面。從軍工項目四足機器人波士頓機械狗、檢測血糖的智能隱形眼鏡、資助生命科研公司 Calico研發(fā)的“長生不老”項目,再到構建三維空間地圖的Tango手機、量子計算機、單人背負式街景拍攝裝備Trekker、模塊化手機以及無人駕駛汽車……諸多硬件項目中,一些項目(如高空氣球基站和單人背負式街景拍攝裝備Trekker)充滿了奇思妙想,而且應用場景非常靠譜,更多的已經和谷歌的“范圍”沒有任何瓜葛,充其量只能算是谷歌工程師們在20%自由時間里的漫無目的的涂鴉之作了。
更深的疑問在于:從布林和佩奇當年的獨特算法延伸開去,谷歌是不是從本原上就是一家缺乏硬件基因的高科技公司呢?不信的話,看看它將來的參照物種微軟就不難窺見其中的奧秘之一二了。
許是為了向蘋果靠攏
↑蘋果TV,是喬布斯臨終前都放不下的項目,依舊是前路不明
也有人認為,谷歌近年來向智能硬件領域不惜血本的進入,純粹是深受蘋果公司的刺激所致。
時間還要撥回到2005年,當谷歌的Android團隊還在谷歌總部44號樓的角落里鏖戰(zhàn)了十多個月之后,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2007年1月9日舉行的iPhone發(fā)布會對谷歌來說幾同于一場完美的“絕殺”。
如果說2001年iPod的誕生顯示除了喬布斯杰出的營銷才能——他甚至能夠說服紐約頑固不化的唱片工業(yè)巨頭們支持數(shù)字音樂,那么iPhone的出現(xiàn)足足見證了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在“軟硬兼施”方面吞下的7個饅頭的功效——至于iPhone作為第8個饅頭,它使得蘋果在谷歌面前早已絕塵而去,留下是谷歌44號樓里40多位Android開發(fā)工程師徹底的絕望。
在iPhone問世之前,喬布斯雖然一直在嘲笑Wintel架構下PC的丑陋不堪,但他和他的團隊也飽嘗了失敗的痛苦,1981年的商用電腦Apple III,1983年的價格高貴的商用電腦 Lisa,1989年的工作站電腦NeXT,1998年的Puck Mouse鼠標,2000年的高價The Cube;2005年的第一款手機iTunes phone,2007年的Apple TV,都是喬布斯及其團隊和著苦水吞下的“7個饅頭”。
↑2011年時,蘋果市值比谷歌超出了80%,3年后,這一差距并沒有太多變化
恰巧布林和佩奇及其研發(fā)團隊驚艷于蘋果的第8個饅頭之飽滿——iPhone為蘋果帶來的第二春,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所長和所短。2005年,蘋果和谷歌的市值分別為360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左右,前者比后者超出了80%,到了2014年10月,蘋果、谷歌的市值分別為6091億美元和3793億美元(2014年10月10日數(shù)據(jù)),蘋果依舊遙遙領先,而且別忘了,蘋果已經37歲了,谷歌才16歲!
在頂天和立地之間,谷歌至今未能避免將自己置于今天的尷尬位置。16年前,谷歌雄姿英發(fā),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如今,谷歌曾經的青春偶像Facebook早已老矣!曾經的老大哥蘋果因為布局移動互聯(lián)網,手握數(shù)億手機用戶,而谷歌只能在智能硬件領域開辟新天地,來賭賭運氣。
“標桿”精神,不可磨滅
但不管怎樣,谷歌所做的嘗試已經深入了很多消費領域,可以說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經開賣的產品就包括手機平板電腦三件套、VR類設備以及智能家居產品。更值得期待的是,它還有包括Google X在內的數(shù)個神秘實驗室嘗試著改變人類未來,諸如:人工智能、基因計劃、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等。
就此而言上面這些產品賣的好與壞對其來說并不是特別重要,生產出這些產品,谷歌更多的是能夠樹立一個“標桿”,引領產品發(fā)展方向。Google通過TPU項目對深度學習硬件加速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令人敬佩;未來Google未來一定會持續(xù)更新TPU的架構。這也預示著未來更多非半導體公司或許也將開始生產硬件;引導著硬件制造商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貼近用戶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