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新任CEO回應三大焦點問題
中芯國際新任CEO趙海軍11日從副董事長邱慈云手上,接棒主持第一次對外法說會。趙海軍穩(wěn)健、自信臺風,為個人“處女秀”加分不少。不過,橫梗在中芯當前的兩大隱憂,第二季營收持續(xù)衰退,要達成年營收增長20%目標,趙海軍坦言“非常挑戰(zhàn)”;另外,市場法人對其28納米屢屢追問,中芯預計最快延到第三季HKMG平臺才會少量生產。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1705/359217.htm除了2017年第一季市場季節(jié)性調整與手機市況不佳,中芯第一季仍端出預期內不錯成績單。首季營收年增25%,毛利率27.8%,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創(chuàng)新高3.12億美元。現金流達到1.47億美元,營運與財務表現健康。
不過,新任CEO在法說會上被外界追問三大焦點。首先,在先進工藝制程方面,所有投資法人都帶對中芯28納米的疑問而來。
中芯國際表示,28納米在Poly/SiON平臺以實現量產,但是今年HKMG平臺,將積極導入設備與試產,最快要第三季備妥產能,預期今年“會持續(xù)成長,但貢獻度有限”。
趙海軍指出,28納米是生命周期長的工藝制程,許多40納米客戶轉進,同時在RFSoC應用也有新客戶。
中芯國際今年28納米HKMG平臺要順利量產,成為新上任CEO第一個要通過的考驗。
目前中芯28納米僅占營收5%,反之,競爭對手臺積電則占56%、聯(lián)電約17%。而聯(lián)電的廈門廠(聯(lián)芯)更是要將28納米直接供應在地量產;臺積電南京廠更鎖定下一個世代的16納米,這讓中芯承受更大的在地競爭壓力。
面對對手競爭問題,趙海軍展現了自信,他認為過去8吋廠中芯可以迎戰(zhàn),在12吋廠競爭中芯也有足夠信心。
趙海軍表示,2017年首季研發(fā)投入是去年的3倍,中芯將持續(xù)投入28納米新平臺與14納米研發(fā)的推進。預計2019年14納米投入試產。
此外,第一季受到手機市場調節(jié)影響,第二季營收預估也將續(xù)減3-6%,整體來說,如果要達成年增長率20%目標,要看下半年的成長力道。趙海軍坦言,非常挑戰(zhàn)(extremelychallenge),但他認為兩位數增長應不成問題。
為因應淡季效應與產能利用率下降,中芯國際也投入Norflash、NandFlash生產,填補晶圓廠產能利用率。
趙海軍還提到,中芯國際也將抓住高成長的新領域,包括歐洲、中國汽車電子市場成長勁道強;此外,物聯(lián)網領域,中芯國際的主要客戶近日也累積出貨達10億顆芯片,作為主要供貨商的中芯會享物聯(lián)網崛起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