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13):人機協(xié)同決策
1 前言:AI與假設思維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02211/440599.htm在前期的《學貫中西 (11):從因果律看人機協(xié)同創(chuàng)新》文章里,曾經引用《The book of Why》一書里的圖片(圖 1),從圖中可以看到,當今 AI 所掌握的相關性,仍屬于低階 ( 第 1 階 ) 的因果關系,與人類相比仍有極大的距離。AI 的大未來,將是逐漸提升到第 2 階、第 3 階。屆時,AI 將具備想象、假設和反思的能力。
圖1
同時這也意味著,在未來數十年之內,AI 仍然需要與人們協(xié)同合作,把人類天生的優(yōu)勢能力,與 AI 擅 長的能力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止于至善。例如,圖 1 里最下層的“相關性”是 AI 比人類更擅長的智慧 ( 即思維和探索技能 )。而圖 1 里最上層的“反事實”則是人模擬 AI 更擅長的智慧。這樣的情況,呈現(xiàn)了未來數十年內的人機協(xié)作的空間和機會。
其中,反事實推理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是一種假設性思維 (Hypothetical Thinking),人類天生就具有各種假設性思維,幾乎都是當今 AI 所欠缺的。
本期就來說明上述人類假設性 ( 反事實 ) 思維與 AI 掌握相關性之間的互補協(xié)作模式,并闡述這種協(xié)作模式,如何有效提升人們 ( 如高級經理們 ) 的決策質量。
2 觀摩:任正非總裁的闡述
全球知名的華為公司,其總裁任正非先生是當今的大企業(yè)家,非常注重創(chuàng)新,以維持華為公司較高的發(fā)展活力。其創(chuàng)新的指引來自愿景的指引,建立假設 (Assumption or Hypothesis) 創(chuàng)意。然后關注所有可能的失敗,從可能失敗中萃取因子,對假設進行強力去蕪存菁 ( 又稱剪枝策略 ),持續(xù)提高假設的可靠度。
任正非總裁曾幽默地稱他在華為最大的權力就是思想權,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假設。他進一步闡述了假設之于思想的重要性:“只有有正確的假設,才有正確的思想;只有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方向;只有有正確的方向,才有正確的理論;只有有正確的理論,才有正確的戰(zhàn)略…?!?/p>
在 2014 年的一次座談會上,任正非也特別強調:“到底我們將來技術思想是什么 ? 技術路線是什么 ? 我們假設這個世界是什么 ? 我們假設對了,我們就正確了,可能也就成功了。我們假設錯了,那我們可能就會進入… 一樣的衰退?!?/p>
3 從大數據看假設思維與總裁決策
在圖1里最下層的“相關性”是來自于,“AI+大數據”能快速掌握復雜數據的相關性,超越了人們短期的預測能力,直接強化人類的短期決策能力。此外,“AI+大數據”也能有效發(fā)揮大數據的特性,檢驗決策幕后的假設,來提升目前決策的未來性,降低長期決策的風險。
降低決策風險是決策者的責任,就如同軍事將領常說的“不打沒把握的仗”。那么,人們又如何提升對事物的把握度,來降低風險呢 ? 其途徑有二。
1)基于現(xiàn)實優(yōu)勢,以數據來嚴格 < 實證 > 和選擇符合預測性的途徑。就是所謂的:發(fā)揮優(yōu)勢,穩(wěn)定之中, ( 找機會 ) 力求發(fā)展。
2)基于未來機會,以數據來嚴格 < 否證 > 和刪除無現(xiàn)實基礎的各種假設 (Assumption or Hypothesis),以便去蕪存菁,選擇能從現(xiàn)實通往未來愿景的途徑。就是所謂的:把握機會,創(chuàng)新途徑,實現(xiàn)愿景。
3.1 AI協(xié)助短期的決策
2015年,高煥堂提出DTF(Design Thinking Framework) 框架,其包含 4 項要素:現(xiàn)實 (Reality)、問題 (Problem)、愿景 (Vision) 和創(chuàng)意 / 假設 (Creative / Hypothesis),如圖 2 所示。
圖2
這個 DTF 思維框架,源自于谷歌 (Google) 公司前副總 Marissa Mayer 的提倡:“創(chuàng)意愛上限制”(Creativity loves constraint)。她說:”創(chuàng)新來自愿景與限制的互動 ”(Innovation is born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straint and vision)。也就是,愿景 ( 以終為始 ) 與限制 ( 去蕪存菁 ),兩道力量取得平衡時,將可以釋放出最大的創(chuàng)新力量。限制迫使人們重新審視愿景 (Vision),從不同觀點切入,尋找新事物;同時也讓其聚精會神、厘清思路,非常具有創(chuàng)新性。
觀想 (Imaging) 未來的目標,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如同走出了碉堡邁向廣大原野,放眼無垠邊際和觀想未來愿景。無論是遙遠的邊際,或是未來的愿景 (Vision),都蘊含諸多不確定性和機會,并不是所有的創(chuàng)意都能從終點出發(fā),尋覓到起點、設計出可行方法。所以要對創(chuàng)意進行分析、力求實證或是否證,來進行檢驗,這個步驟就稱為:創(chuàng)意的實證。雖然限制可以促進創(chuàng)新,但是限制也可能會扼殺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即是在限制和愿景之間的互動中所產生的。最常見的互動——對創(chuàng)意進行“去蕪存菁”,藉由去蕪存菁 ( 限制 ) 來降低風險、提升自信、促進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先使用 DTF 來表達大數據與短期決策的關系。然后,才來表達任正非總裁的假設與決策。大數據表現(xiàn)最亮麗的部分是:直接協(xié)助短期的預測 (Prediction) 與決策 (Decision)。借助 AI 對大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非常有助于提升短期決策,如圖 3。
圖3
基于相關性分析,可以提供有效的預測,并提供實證資料來指引企業(yè)經理們迅速采取業(yè)務操作層面的決策。隨著大數據和 AI( 人工智能 ) 的結合,愈來愈多的電腦代替人們 ( 經理們 ) 來做這些決策。因此,當大數據的規(guī)模愈來愈大,電腦也愈來愈智能化,更加排除掉人腦的參與,電腦將會取代許多人們的工作了,搶走了人們的工作機會。這種“AI+大數據 +Prediction”的 AI 機器,就像成吉思汗出去打獵時所攜帶的獵狗,就稱之為:AI 獵狗。
3.2 AI協(xié)助長期的決策
基于大數據的 AI,它如何來支持人們的長期決策呢 ? 例如,AI 協(xié)助企業(yè)總裁的長期決策。由于長期決策,未來環(huán)境瞬息萬變,愈長期的決策,其面對的不確定性就愈高。于是,就需要愿景來指引了。愿景就像北極星,指引人們發(fā)現(xiàn)更多可通往愿景之路徑。但是這些可通往愿景之路徑,人們還未確知在未來的路程中,是否可獲得能實現(xiàn)條件的支持,所以決策者內心會有許多對未來可能資源和變化,做出很多“假設”,如圖 4。
圖4
這種對未來演變趨勢的假設性預估,就稱為:未來預測 (Forecasting)。假設性的估計,需要事實來檢驗 ( 否證 )。這時,大數據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強有力地否證決策者的內新的假設。人腦擅長做假設,電腦 (AI) 擅長于大數據分析,于是“人腦+假設”+“AI+大數據”成為最棒的長期決策的合作模式。這個模式簡稱為:“人腦+大數據”模式,表示如圖 5。
圖5
“人腦+假設”+“AI+大數據”==“人腦+大數據”模式能對各項假設,進行“去蕪存菁”的作用,也就能大幅降低決策的風險,表示如圖 6 所示。
圖6
4 結束語
俗語說:機會是投手,人們是捕手。如果一個人能夠在未來捕捉到更多機會,表示其決策更具有未來性。假設是人們思考和決策的必要過程,做假設 (Making Assumption or Hypothesis) 是人類的天生技能。
其中,反事實假設性思維 (Counterfactual Reasoning) 是一種有意識的假設,心中清晰知道它只是一種與事實相反的想象或推測,有待進一步證實其是否成立。這也就是所謂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它很適合做為問題探討的起始議題 ( 出發(fā)點 ),引導人們做更有效的進一步探索和驗證。除了上述的反事實假設之外,人類還有更多“假設”思維技巧,例如:
1)不自覺的假設——放寬思維局限;
2)有待被驗證的假設——激發(fā)愿景想象;
3)做完成性的假設——想象最終結果;
4)做萬一性的假設——預留彈性空間。
“AI+ 大數據”恰好扮演神鷹的角色,來協(xié)助人們 ( 如總裁 ) 實時檢驗其決策中所做的各項假設,大大提升人們決策的質量。
(注:本文轉載自《電子產品世界》雜志2022年11月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