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海外高鐵市場有多大?
現在中國方面更傾向搞BT,不管運營,交了工程就得付錢,如果沒有錢就商量用資源和能源交換,由此建立一個長效合作機制,以保障我國資源的使用?!?用資源換是個好主意,如大米、銅礦、石油換高鐵,雙方有利可圖,但如果因為各種原因換不成又該怎么辦?我們依賴于對方的信用與抵押物,對于中鐵建這樣的公司,拿到石油、大米而不是貨幣非常奇怪,只能從中國經濟安全角度來理解。集巨資投資高鐵風險極大,以委內瑞拉為例,目前委內瑞拉經濟如同油煎,高達60%以上的通脹,超市連肥皂都買不到,現在談高鐵建設收回成本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不要說何時贏利。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268679.htm再說中俄高鐵,去年12月23日,俄新社報道,俄羅斯鐵路公司第一副總裁亞歷山大?米沙林表示,中俄已經舉行了4次會議,此前一天,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宣布,俄政府明年將為這一高鐵項目撥款1億美元,用于技術論證工作。莫斯科—喀山高鐵的總造價估計為1.068萬億盧布(180多億美元),資金從何而來?以俄羅斯的人口,高鐵運量如何滿足?一旦高鐵開建,只能祈求,俄羅斯政府是講信用的,他們愿意用議定的石油天然氣來交換中國的高鐵。在設定市場前景時,贏利是重要考慮,其次是未來市場前景,是經濟安全,完全撇開市場談戰(zhàn)略,大而無當。
馬歇爾計劃輸出技術、輸出資金,輸出管理,最后達成共贏;如果做不到,輸出項目輸出產品,大家以貨幣或者其他資源互相交易,兩不相欠;等而下之,輸出項目吃了虧還不叫好,損失了感情。再怎么宏偉的建設計劃,前兩項都可以做,損己不利人的事,不能做。
馬歇爾計劃的成功在于雙贏,在于執(zhí)行過程中嚴格的程序,在于雙方認可的價值。全球發(fā)展中國家對高鐵需求量?問題的反面是,中國通過提供廉價資金,中國公司拉動了當地多少就業(yè)?未來的交易中是否能夠實行雙贏,中國在當地獲得長期市場,而當地經濟獲得了長足進展。一條高鐵背后是一個產業(yè)規(guī)劃,幾條高鐵意味著經濟版圖的重構,拍著腦袋說建還是不建都不審慎,需要對項目執(zhí)行、結果有嚴格評估,并且確保有利于雙方的發(fā)展,這正是馬歇爾計劃的精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