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評論:冤大頭英特爾
10.6億歐元的巨額反壟斷罰單,受益的既不是消費者,也非對手AMD,最后實現(xiàn)的是從全世界消費者到歐洲官僚機構(gòu)的現(xiàn)金流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cafeforensic.com/article/96190.htm2009年5月13日,歐盟委員會為英特爾公司開出了10.6億歐元的巨額反壟斷罰單。同樣是歐盟委員會,去年為微軟公司開出的創(chuàng)紀錄罰單也不過只有8.99億歐元。那么是不是英特爾比微軟損害了更多的消費者利益呢?
2001年10月25日,微軟推出了劃時代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當時的消費者,購買一款具有全部功能的Windows XP專業(yè)版軟件,只需要支付300美元。8年后的今天,消費者購買一款同樣頂級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tǒng),則需要花費400美元。XP發(fā)布的時候,只有3500萬行代碼。而今天的Vista,則擁有超過5000萬行代碼。不幸的是,Vista用戶很快就發(fā)現(xiàn),他們多花的100美元,除了買來那多出的1500萬行代碼外,還有緩慢的運行速度、不良的兼容性和糟糕的用戶體驗。
同樣是2001年,英特爾公司運行速度最快的奔騰IV 1.7 GHz芯片,售價為352美元。而在今天的市場上,一款英特爾主流Core 2 Duo E8500 3.16 GHz芯片,售價只有268美元。如果你喜歡淘舊貨,現(xiàn)在仍然可以在網(wǎng)上買到老式的奔騰IV 1.7 GHz芯片,而且只需要花8美元。按照摩爾定律,今天英特爾的旗艦CPU產(chǎn)品,性能比當年提高了二十倍,而價格卻下降很多。
通過這個簡單的對比,從創(chuàng)造用戶價值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最近8年英特爾比微軟干得要漂亮得多,但卻罰得更重,那么歐盟調(diào)查英特爾壟斷一案中,究竟有沒有冤情呢?
歐盟的證據(jù)
2002年10月至2007年12月間,英特爾公司占據(jù)著全球x86 CPU市場超過70%的份額。然而歐盟認為,英特爾這5年的銷售業(yè)績是依靠不正當競爭手段獲得的。“數(shù)年來英特爾公司故意排擠計算機芯片行業(yè)競爭對手的行為,損害了數(shù)百萬歐洲消費者的利益”,歐盟委員會官員尼利•克洛斯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說,“如此長期嚴重違反歐盟反壟斷條款的行為,是我們無法容忍的”。
在歐盟委員會花費數(shù)年時間整理出來的長達542頁的調(diào)查結(jié)論中,英特爾的反競爭行為主要有兩個證據(jù)。第一,英特爾給了部分PC廠商一些折扣,條件是他們購買的英特爾處理器數(shù)量要超過其x86 CPU采購總量的80%以上,有時甚至是100%。第二,英特爾給一些PC廠商提供市場資金,同時要求他們推遲或暫停發(fā)售使用其競爭對手x86 CPU的電腦產(chǎn)品。
英特爾案中涉及的PC廠商,包括戴爾、惠普、宏碁、聯(lián)想和NEC這5家。而它的唯一競爭對手,就是AMD。對于歐盟的處罰,英特爾做出了簡短的回應(yīng),“我們堅信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它忽視了微處理器市場處于高度競爭狀態(tài)這一客觀事實。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不斷改善的產(chǎn)品性能以及更加低廉的價格,這一切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壞處”。
給大量采購的買家一些折扣,本是全世界所有供應(yīng)商都會使用的市場策略。英特爾錯就錯在把折扣跟PC廠商采購百分比掛上了鉤,尤其當它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成時。如果當年英特爾把條件中80%的比例,折算成一個具體數(shù)字,也許就不會有后來這些麻煩了。
而英特爾從PC廠商角度對AMD直接進行打擊,聽上去手段不算光明正大,其目的卻也無可厚非。“這是只存在兩家主要供應(yīng)商的競爭市場的一個自然結(jié)果”,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保羅•奧特里尼說,“就是當一家贏得訂單,另一家必然失去這筆訂單”。的確,今天的CPU市場上演的,本來就是英特爾與AMD兩家你死我活的單挑游戲。
評論